王恩会
摘要: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之一,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素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之一。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价值在于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工具”,在功能上它很强大,复杂了些。只要我们正确理解、掌握它的应用,就能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策略。其次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者,努力去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
1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了解学生需要,认识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所在,使其转化为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资源、教育源泉,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
2要能够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体验教学的全过程,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及时总结。形成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方法。
3操作中的表现。能够经常问:怎样操作:能够经常说:为什么这样操作;问一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会不会应用操作——创新。
4教学操作时的注意点。在速度上要适当,不宜过快:指针不能随意移动,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语言与动作要协调。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实施教学
1对于情境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认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要求、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提出教学要求及要实现的任务。
2注意引导策略(逐步引导、渐进学习、巩固提高、熟练操作、学会应用),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消除畏惧心理,树立信心。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人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人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人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比如在《windows的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在进行fmnW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时,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进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3信息技术工具性强,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本着“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思想,从整个教学内容上考虑可行性、有效性,就目前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和信息加工等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开放网络,让学生到网络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他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从而上好信息技术课。
五、反思、探索、提高
对每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相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实现,教学效果也就不同,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样被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过程,了解自己、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不同教学结果的出现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从而上好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