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然
世界上总有些东西,很美,又追在你身边,就看你要不要看它。
——题记
由于宿舍内务整顿很差,我们要到操场上跑圈。
看着秒针“咔咔”地转过,仿佛雨滴落在如镜的心湖里,荡起一层绝美的涟漪。到了时间,教室里响起一片尖叫,很有韵律地此起彼伏,这应是世上最短的歌剧了。
别人是飞也似的跑出教室,我却慢慢走,盯着身边掠过的灯光勾在衣服上的莹华。操场边上的树是笔直的,叶子也有棱有角地潇洒,黑幕里来看,那影子也是很有个性的:边缘极碎,而又极可爱,像西方油画上抹出的边角。我希望有风,便可看见地上的黑影鬼魅一般地晃动,吹着沙沙的哨子。然而无有也好,绝对的静止增加了凌晨的神秘。
操场南边是一片树,枝叶间滤下点点的灯光,听到了,那边背书的声音嗡嗡地响,从树叶里传来。操场里又是一片尖叫声,呵气声,一下划破这段章,又显得更加静谧,空旷。陆续到齐后,“女高音”的声音轻了,轻了,拖出一声回响——余音绕耳。合声渐起了,响成一片,人人都找到了“对歌”的伙伴,昂起了头——哦,冷了,还要低下去——“唱”起来了。
月亮还是很明朗的,半伏在树梢形成的“山峰”里,下望着。地下已是落了好些叶子,中午看叶面反射着光,锡箔纸似的银白;而现在走近看却是墨绿色——几乎算黑色了,还微微反射一些半透明的雾光,于是,每片叶子里都嗅到月亮的气息。目光顺着四周的栏杆,一路看到天边:那是一块四四方方黑靛的布,四边泛起鱼肚白,白色和蓝色中间是橙黄和菊白的过渡,染得很匀实,密致,益发凸显出那弯弯的蛾眉月。漫天的箕斗也格外的明灿,盯住一颗,竟看到周天在神奇的转动。湿冷的气透过衣服丝丝击在皮肤上,很舒服。这颜色,这气味,似乎飘荡在海底了。如此想着,也仿佛就看见有水波折出的光,使这小天地迷离梦幻了。我要说,宁愿“受罚”。
记得文革时候,一个著名画家流放到南方偏远潮湿的村子里,侄子担心他关节不好,常写信安慰他,他却说:这儿的荷花真好!还有一个文学教授和音乐教授同时下放到农村铡草,一年后,文学教授不堪劳苦,死去了,而音乐教授依然精神饱满。原来他一直是以4/4的拍子铡草的。
我们自然没有经过苦,也不会受那样的苦了。但在每一次被挑战,被阻碍时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有没有那样的心态。譬如早上,你是否发现上帝别有用心的让所有的星星都把光洒在你身上?
点评:这是学习了《荷塘月色》后写的一篇随笔,有以下几处可以借鉴:
(1)文章从早晨“受罚”跑步时的感受入手,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揭示了应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的道理,引起了读者共鸣。
(2)写景极具特色,文章对教室、月光、操场等景物从色彩、形态、声音、质地等角度做了细致的描写,有一种空灵之美,对朱自清散文的借鉴是比较成功的。
(3)结尾加入了对文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联想,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升华了主题。
(4)尾段画龙点睛,又与标题、开头形成了照应,浑然一体。
指导教师薛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