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

2009-06-20 10:02崔佃金
新校园·中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生

崔佃金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学习方式,做了专门的论述:“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侣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伴随新课程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当今的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环节。作为学生就要发挥这些新型学习方式的优势,争取更大的收获和提高。

1科学规划“自主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后,每周只上二天课,每天七节课。再加上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超过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自主学习状态。

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上指的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哪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通俗地说,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之上的“恒学”。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构建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计划。

把每天晚上的时间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复习回顾所学知识,这是每天晚上的第一必修课。现在课堂教学时间较少,老师讲授的时间更少,如果不加上自己个性化的复习,往往很难掌握教学要求的知识系统。这种复习不能平均用力,要根据老师授课和自己掌握情况确定。如果老师讲的相对较多,往往重点、难点突出不够,知识网络不清晰。这种课复习重点在于总结知识框架,突破重点和难点。如果老师讲的很少只是建立了知识框架,你在复习时就要往细处考虑,往深处钻研,把知识的血肉填上。

第二段就是要高质量地独立完成课外作业。这既是对掌握知识情况的检验,也是对知识的深化过程。这段时间要高效率,准备好演算纸等学习用具,不再翻书,尽量不请教其他同学,一鼓作气。

第三阶就是在反思当天内容的基础上,对第二天要学的课程进行预习,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对知识的重难点、思想方法、知识结构有所了解,整体把握将要学的知识;二是尝试解决课本上的简单问题或老师布置的预习学案;三是站到学科高度看这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双休日也要自主安排好,对一周所学课程做整体总结和反思。及时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思一周学习出现的问题,做好学科典型题和错题的积累。也要反思一周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每学期开学后,经过两周时间就会形成你自己的自主学习课程表。

做到学习活动之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这样自主学习才是高效的。

2充分利用“合作学习”

我们每个人与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与学校和班集体是相互依存的,和每个人也都是相互依存的。这种相互依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很可能取决于我们是否能致力于合作并达到真正有活力的学习和生活。

无论是在课堂上、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有三种方式可以达到目标:合作的、竞争的和个人主义的。在合作的方式中,我们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努力对他人是有帮助的,同时他人的努力对我们也有帮助。在竞争的方式中,我们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努力降低了他人达到该目标的可能性,他人也降低了我们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在个人主义的方式中,我们自己个人为达到目的而付出的努力与他人的努力无关。为达到一个预期目标,个人独立工作是令人满意和重要的;有时候,竞争也很有趣,更多的时候,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目标具有良好结构的条件下,强调合作的学习目标往往比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的目标能更好地提高成绩。这对每门学科和每个年级来说都是这样的,在高级思维技能参与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建构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思考这一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熟积极的经验、社会传递和自我调节是认知发展的基本因素。

在国外的课堂上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去年我到美国康州的教育考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他们的小学教室都有一块圆形或椭圆形的地毯,方便师生坐在上面讨论问题。好多学校的课桌和课椅是连在一起的,便于搬动。有些教室,课桌围成各种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形状。

我国普遍性的合作学习开展较晚,但从一开始就受到学生的重视。要克服图热闹的浅层次或无意义的“合作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成员,一是要以主动的心态和行动参与讨论。我们有体会,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讲给他人的东西,在合作学习中要积极发言参与讨论,不要只做听众。正所谓“直到我努力讲给别人听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想法”。二是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时自己思考了半天,老师又讲了半天仍不理解的知识,经同学一说就会茅塞顿开。这足因为同学之间有着相似的知识背景和结构,也有着相似的思维方式。三是要积极提出问题。只有不断提出新问题,合作学习才会发生思维碰撞,才会产生宝贵的思维火花。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富有创新意识。四是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一些独自一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五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要形成学习共同体,小组成员可超越知识意义上的相互帮助,建立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相互帮助,甚至在生活和更广范围意义上的相互帮助。形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依靠他人。自己解决小了的问题拿到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能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拿班讨论解决。

3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所面l临的实际问题、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等研究问题的学习。

学习不能只发生在“颈部以上”,只有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当学生尝试着自己得出一个新概念,学习一种难度较高的技能,或从事艺术创作活动时,就会产生这类学习。在这些创造性的学习中学生是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在这些学习情景中的一个要素是,学习者认识到这是他自己的学习,他可以一直学习下去,也可中途而止,毋需权威人士来决定。

研究性学习是模拟科学家研究问题全过程的学习。所以,学生要努力经历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对研究性学习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活等方面选取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的信息检索,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选取研究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对研究过程进行详尽的设计,初步预计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结果呈现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一定要多大,结果也不一定都是独创的,也可以来自课本。例如:我在学生学完正余弦定理后,建议学生把搜集、整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多种形式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经过一周的时间,同学们整理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十五种形式。

4在接受学习中进行“探究”

我们有了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不能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仍然是我们快速获取大量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当今和以后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学习形式,特别是高年级课堂。

作为学生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做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抓住教师提供的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引发“类比和对比”、“归纳和演绎”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不足仅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变传统的“老师灌输”为学生“自觉地吸收”。据美国学者研究,在美国倡导的九种教学策略中,“类比和对比”教学效率最高为45%,“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只有27%,排在“类比和对比”、“记笔记和总结”、“及时鼓励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非语言性表达”之后名列第六位。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我们还要重视“网络式学习”等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利用网络搜集获取知识,利用网络交流知识,利用网络整理知识,利用网络发现和解决问题。探求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赶不走的学生
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