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2009-06-19 02:09王金艳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例题解题化学

王金艳

优化化学教学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用动态的观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如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去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优化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帮助学生启迪思维,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升学生能力之源

针对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要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确立素质化的教学观,发挥自身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着重准确把握以下几种联系:

准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联系。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独立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产生疑问,积极探索答案,主动获取知识。在探求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议一议,辩一辩,打破被动听课、一问一答的局面。教师要创设多向交流,形成师导生探,生动而又主动的良好情境。

准确把握教学容量与学习质量的联系。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是看课堂上信息的发布量,而是取决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重要的取决学生能力的发展状况。从培养能力的角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注意渗透化学思想、化学方法。科学方法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应用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理论追根寻源,让学生处于研究问题的状态,使能力在知识的应用中得到发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得到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判断能力。

准确把握训练速度与训练技巧的联系。不少教师经常借鉴“熟能生巧”来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解题,缺少必要的思考,导致死搬硬套。也有教师布置作业量不多,但教学效果很好。对比可以看出,机械重复的训练只能培养“条件反射”的能力,容易造成思维僵化。学生考试时看到熟题目能用老方法套用,碰到生题目则无从下手,这是缺乏创新能力的表现。在解题训练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展开,充分激活。为此,必须适当控制练习量,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怀疑一切”的探索欲、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逐步强化。针对高考试卷中总题量呈减少趋势,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既要做题数量,又要解题质量;既要加快速度,又要增强技能。教师要善于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打牢知识根基是提升学生能力之本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化学教学中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各方面素质这一目标,从夯实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入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化学知识首先通过结构、方法、技能,使学习活动变得有序。在有序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达到变通和迁移,有序、变通和迁移则使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这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具有一定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才是最牢靠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还要加强概念的辨析,不仅从理论上加强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而且善于通过典型的、小而精的实例加以巩固,更应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中化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基本技能的培训。

复习教学中要力避简单重复。每次小结复习都应有新的目标,做到温故知新、全面掌握。教师的备课相当重要,尤其是对基础内容的复习,要找准“变化”和“准确”的结合部。“变化”就是要加强教学变化,改变复习形式、变换总结角度:“准确”就是要找准学生“软肋”,摸清吃透学生认知结构中存在或模糊的疑点、难点,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检查、补救措施,有的放矢,以点带面,提高学科整体把握能力。

三、研究解题教学是提升学生能力之术

解题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解题教学中,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核心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解题教学的关键一要选好题。选择题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例题选择要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化学规律;学会典型的解题方法、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选择的目的是例题解法的补充、强化和延伸。选择的题目应着重体现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基本知识的应用、基本方法的巩固,做到小而活,能够面对大多数学生。这一点对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的题目选择特别重要。选择题目应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习题应提出不同要求,要既有利于补差又有利于拔尖;要本着循序渐进,阶梯上升的原则选择题目,既要切合学生实际,又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跳起来,够得着。

二要讲好题。在例题的讲解上要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示范性例题,重点介绍如何读题、审题,寻找隐含信息,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准确调用知识解题,指导学生如何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等;要教育学生养成标识关键字、词,画变化过程框图等的良好习惯。巩固性例题要转变过去只重视巧或特殊解法的教学思路,适度点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动脑分析、动口表达的良好习惯。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鼓励相互讨论;要强化通法、通解的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练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强化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能力之道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演示实验学生能懂、学生实验会做。在观察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是实验能力中的较高层次。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必须遵循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各种实验为载体,落实培养能力的具体目标。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要尽量让人人动手;不仅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强化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要改变传统的课本上怎样说,学生就怎么做的习惯,尽可能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将演示实验改成学习实验。只有在实际的操作、反复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才会得以激发。

猜你喜欢
例题解题化学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