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云
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五大方面:一是创建一个积极的课堂;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五是使课堂更具有活力、智慧和情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创建;学会;激发;成长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渠道,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创建一个积极的课堂
第一,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控制课堂,我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先要求学生把注意力转向我,并要求他们安静地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就像在任何会议上一样。即便是成年人也不免有一些人在不停地闲聊,所以课堂里的学生难免出现差错。学生并不想制造混乱,只不过是借机满足他们的乐趣。这种时候,我一般不会提高嗓门,而是紧握双手站在那里,煞有其事、一言不发地注视着闹事者。这样,我就避免了吼叫着要求他们保持着安静。
第二,创建积极课堂的方法来自课堂经验。最初,当某个学生不听从我的要求时,我通常会先提醒他注意遵守纪律。当然,如果他继续违反纪律,我会尽量秉以“以最小的水灭火”的准则处之。这些虽然是陈词滥调,但坦率地说,这种做法避免了许多无意义的对抗,而那些对抗往往会升级成某种两败俱伤的恶性争论。
第三,创建积极课堂的方法,是当学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一笑置之。显然这有赖于特定的时刻、学生和情境,但笑容可以缓解紧张、防止敌意和减轻多种压力。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时代的必然选择。据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大学毕业生一生所用的知识,仅10%左右是学校学习的直接结果。这是否定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吗?不是,而是时代的变迁,给教育提出了更深刻、更具根本性的问题——学校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针对数学这一学科,我认为应该学习老师如何思维,寻找解题的途径,而不是追求结果或者死记答案。这样做,学生才会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也会感觉到轻松、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我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教师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不断地研究,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实际环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足惟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的。
因此,培养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的人才,要求学生试做一些具有开放式答案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类题型不是让学生感到答案神秘莫测,而是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学生的头脑不呆板、不僵化,能够具有不断探索新的结论、新的思想的意识。突破思维的封闭性,是完成开放式答案练习的目的。
四、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生人格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包括师生关系在内的隐性课程。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
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二要相信每位学生,三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四要友爱每一位学生,五要学习每一位学生,六要教好每一位学生,七要依靠每一位学生。
最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教师人生的真正幸福,能够筑起校园师表长城的学校一定是最成功的学校。
五、使课堂更具有活力、智慧和情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所以我主张,学生的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三是自由度。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
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五是练习度。一堂好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六是延伸度。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总之,我们要实施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