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

2009-06-19 05:53刘凤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2009年9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环境信息技术

刘凤娟

摘要:网络环境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过于依赖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不利于学习者集体感、协作感、责任感的培养。要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利用网络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而且改善协作学习环境是关键,本文在参阅大量论文、书籍的基础上,总结出有关协作学习环境的一般内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协作学习 环境

一、协作学习概述

有专家指出,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网络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民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自信自强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最大程度地扩大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并共同进取的一切相关过程。

协作学习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1)协作小组。一般以2~4人为宜,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2)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协作学习成员不限于学生,也可能是由计算机扮演的学习伙伴。(3)辅导教师。辅导教师的存在,使得协作学习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4)协作学习环境。

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我们常常认为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五种,这实际上与学习的基本模式是统一的。大学生自学的时间很多,往往是在课后的自觉学习,那么就应该重视“协同”和“伙伴”的学习模式,组成一个小组学习,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可以形成一种很好的竞争氛围,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常来讲,协作学习过程包括明确目标、分组、协作准备、协作进程与协作评价五个阶段。在明确目标阶段,协作学习者需要明确其所在的协作学习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对最终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在分组阶段,就是将协作学习者按照学习目标分成不同的协作组,使在同一组的学习者拥有同样的研究目标,便于后面的协作学习;在协作准备阶段,各协作学习者要从共同的协作学习目标出发,为协作学习做各项准备,如接受分组、分配角色、制定协作规则、制定进程计划表等。协作进程阶段,就是协作学习者为共同的协作学习目标而共同协作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协作学习者要共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共同做研究、讨论,最后集合大家的研究结果,得出本协作小组最终的研究结论;最后的协作评价阶段是指在协作进程结束后,要对整个的协作学习做一个评价总结,不仅包括协作学习组整体的评价,还包括对协作学习者个人的评价、对目标分配的评价、对准备阶段的评价等。

2.协作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场所。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协作学习环境是指能够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协作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协作精神与协作能力培养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协作学习环境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其组织环境是指基于网络的由指导老师统一协调指导的协作小组,包括指导老师和各协作学习者;各协作学习者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小组中是一个共同体,但在物理空间范围上,他们可能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也可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因此其空间环境范围就比较大;其硬件环境是指支持各协作学习者网上协作学习的个人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物理设备;其资源环境是指共享于网络的各种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来自教师的指导信息等内容。

二、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现状分析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给协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学习的协作过程中,各协作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留言板等模块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也有利于协作学习者协作、沟通、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还促进了学习者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范围,从而学习专家和其他学习者的想法和解决策略,检验、修正自己的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全面的正确的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得深处异地的协作学习者们通过共同努力更快速有效地把问题解决、把知识掌握,另外,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交流的内容丰富多样,多媒体信息可以帮助协作者之间更好地创建意义建构的情景 ,帮助他们组织自己的见解、观点,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协作学习者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地参与其中,这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协作学习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软环境方面:传统教与学的形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只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学习者还不是很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自我角色的定位不明确,其学习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强;学习的内容或者任务没有得到很好的设计,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提供的是一种非面对面的学习,通常又是远距离进行的,它缺乏一种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亲自组织并监督的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不明确导致学习者失去了学习的方向感;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及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不能帮助学习者迅速地参与到协作学习的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环境是虚拟的,各协作成员是不可见的,它缺少面对面交流时共享的立体空间以及一些有效地体态语言交互,它的交互具有间接性、片面性的特点,在调动学习者情感、思维、感官全身心投入方面仍有缺陷。另外,硬件环境方面: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备的要求跟不上,有条件进行网上辅助学习的只是少数人,由于互联网带宽的限制,协作成员之间的交互大多是文本方式的,同时附加有少量的图形和图像,大多数人不能充分的享受到全方位资源的共享等等。

三、协作学习环境的优化策略

针对上面我们提出的网络协作学习软、硬环境方面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发挥网络协作学习的长处提高学习效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化策略:

1.在传统协作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者利用网络自觉进行协作学习的意识,并且采用合理的措施培养并促进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协作。比如:在传统课堂中以外让学习者进行某指定专业知识的调查,要求学习者通过网络与协作伙伴完成任务等。

2.信息资源合理有效的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内容不能只是传统教材的简单翻版,而应该更多地融合一些由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促使学习者能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学指导者通过校园网、因特网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协作学习过程中需要知识的信息资源。比如:(1)提供网址;(2)国内外比较著名的搜索引擎;(3)推荐大量相关的专业书籍;(4)自己亲身实地调查、参观;(5)报纸、电视,课本及辅导资料所提供的资料。另外,通过这样一些学习活动,也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另一环境,做到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迁移。

3.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时,指导老师应详细统计协作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增进指导老师对每个协作学习者的了解,根据不同协作学习者的特点和兴趣,合理组织协作分组,使协作学习者参加到自己感兴趣的协作学习小组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这样可以促进协作学习者自主、积极地参与协作学习过程;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与指导,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协作学习过程的合理进行;同时,指导老师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的讨论和思考,启发学习者的思维,使协作学习者共同完成协作学习;指导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遇到问题能够自觉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能力,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丰富特性;同时,指导老师要为协作学习者提供获取各种信息的方法,如提供一些可获得信息的网址等,为协作学习提供各种便利与条件,促进协作学习的进行。

4.充分利用有效地工具来促进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交流。比如建立个人的专业空间或者博客等,进行协作讨论、信息公布等,发挥各种交互手段的有力作用,提高协作学习的水平和效率;协作空间在小组成员中共享,成员可对协作空间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操作等,例如电子白板。个人的学习空间是成员私有的,例如笔记本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也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有效地协作平台。在交互中学习者可以隐藏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将关注的焦点从内容的效果转到内容本身上来,让学习者可以充分地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使学习者能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建构知识意义。另外,灵活应用各种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如应用E-mail进行文件、信息等的传输与共享。

5.促进协作者隐性知识的共享。我们知道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学习经历和对知识的不同理解,有很多宝贵的知识是存在于个人的隐性知识中的,因此要加强协作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使协作学习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除了在共同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加强交流外,在课外时间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加强在个人交流方面的能力,以便于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6.学习是一个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成功实现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所学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富于审美愉悦和表演性的课程,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构建真实的情景,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获得视觉、听觉体验,还能获得触觉、味觉等更多的这种体验,养成各种不同的兴趣,培养各方面的爱好,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完成情感教育的要求。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理论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今后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关注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内容,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体系与内容,尤其是其环境的创设以更好的辅助学习的开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9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

[3]刘阁.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06

[4]李继颖,张振亭.关于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1,(9):40~42,46

[5]王淑娟,刘清堂.虚拟学习社区信任机制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7(3):12

[6]武法提著.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2.

[7]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8]马凤娟,吴鹏飞,张从善.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结构[J],现代教育技术,2007(3):22

[9]李勤实.Web资源整合式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10]张振亭,江北战.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 2004,14(4)50-53,64

[11]孙国明,程传蕊.远程开放教育协作学习情境创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2):29~32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环境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环境清洁工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