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飞
[摘要]针对招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的方法,特别是如何用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化水平,来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建立建设工程招投标新秩序。
[关键词]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76-01
招标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有完整的程序,环节多,专业性、法令性强,组织工作繁杂,牵扯面广,涉及到许多社会敏感的问题。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作为招投标服务机构实现了工程承发包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序到有序的根本改变,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招投标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行的领域不断拓宽,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明显。但是,当前招投标活动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缩短招投标周期,降低招投标费用和减少招投标中人为干扰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面就目前招投标活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如何应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目前招投标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招标人通过提高投标报名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报名条件、为某些投标人“量身定制”资格预审条件来限制、排斥其他潜在的投标人。
2.一些投标人在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主要表现为:(1)以他人名义投标,在实践中多表现为一些不具备法定的或者投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挂靠”甚至直接冒名顶替的方法进行投标。(2)提交虚假的营业执照、资格证明文件,如伪造资质证书、虚报资质等级,虚报工程业绩等弄虚作假的情况。
3.要求评委在较短的时间评完厚厚的几本花费投标人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标书,使得技术标评选过于草率。
4.招投标工程签订合同后,招投标管理部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后期追踪管理,对中标工程实施的成果存在问题,缺乏总结和反馈,对工程项目的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行为缺乏监督管理,对三方面在招投标中形成的文件实际响应程度无从了解,使招投标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解决办法
1.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投标报名条件。一般应按照可以承包该工程的最低企业资质等级设置投标报名条件,技术要求特别复杂或施工难度较高的招标工程,可以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我国的招投标活动普遍采用业主负责制,造成招标人权利过大,容易产生业主意志左右招标结果的现象。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该对招标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招投标监督架构应该认真审核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对于不合理或有排斥潜在投标人嫌疑的以上文件,应由招标监督机构提出置疑并督促纠正。在招投标实践中常常出现有的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择优条件中对投标人或项目经理的业绩取得时间或取得地域做限制,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某些投标人具有竞争力,当然,由于各地的城市建设和工程技术水平有所差异,全然不考虑地域差别和过分强调只认在某一地域的业绩都会使竞争显失公平,这样就要求招标监督机构在审核择优条件时能够掌握业绩取得时间应该能体现投标人最近几年的实力而不应该时某些具体时间段,至于对业绩取得地域的考虑,由于国家级获奖例如鲁班奖、金杯奖等评选标准一致,所以都为有效,地方级奖则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投标人具有的奖项发生地与招标项目所在地的工程技术大致在同一水平,则该奖项应该视为有效,否则,不予考虑。
2.“挂靠”问题一直是扰乱招投标活动的顽疾,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法来杜绝这一问题:(1)应该加强业主的监督职责,通过对合同款使用的监督管理,可以直接派财务人员进驻工地或按月查帐的方式,检查中标人是否有“挂靠”行为。(2)加大对“挂靠”当事人的惩罚力度,一经发现除对相关人员予以行政或经济处罚之外还要取消“挂靠”双方企业几年的投标资格,让他们不敢以身试法。投标人提供虚假资料也是招投标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可以从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进行数据采集,例如企业资质、项目经理和企业注册人员的信息可以直接从资质审查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建设部注册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采集,避免了纸质文件的造假行为。企业中标后,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记录后期跟踪情况,包括合同履行情况、项目进程信息以及项目获奖和事故情况等,综合形成该企业的诚实信用等级,可以作为以后该企业投标姓名、资格审查与评标的依据。信息完备准确的企业库,不但可以杜绝投标人弄虚作假的行为,而且还可以作为投标人电子标书的数据源。
3.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的方式解决。为了便于计算机辅助评标,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招投标监管机构编制招、投标文件范本,主要内容是把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操作工艺、技术规范、技术方法和标准再编制招标文件时予以明确,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时只须对实质性条款和已明确的技术要求予以承诺,并针对特殊工艺编制专题技术方案,使评委把精力都集中在要点上进行评判,系统为专家提供各种统计对比手段,便于专家进行横向客观比较,提高评标质量。为了防止人为干扰因素,评标系统只以代号显示投标单位。而不显示单位名称,避免了评标时专家的倾向性。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沟通便利,可以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与设备的实际价格信息,为专家评标提供参考。
4.招投标管理部门、纪检和监督部门要对合同双方招标条件和中标价格及履行施工合同等进行监督,保证招标的法律效力和严肃性。对双方在实施全过程是否按招投标所形成的文件逐条响应,进行监督检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及时反馈建设工程主体各方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不良行为信息,并将以上信息录入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大平台,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联动管理,真正行使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第二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2]建筑工程定额原理与概预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公路造价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
[4]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飞(1963-),男,河南驻马店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