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忠
[摘要]介绍建筑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各个阶段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在各阶段分别提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71-01
一、重视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占造价比重最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主要在施工阶段。但是,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对工程建设必须做好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
2.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概算中设备和材料价格不按市场行情制定。
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重视编制投资估算的必要性,加大审核监督力度,使投资估算真实的反映设计内容。
二、加强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1.要加强对施工队伍资格审查,在建筑工程中,严格杜绝层层转包和分包以及借用施工资质的情况发生。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这样可避免个别投标人追求业绩的最大化,往往出现低价掠标情况,与他们签订施工合同后履行不了合同承诺,直接造成工程造价的失控。
2.目前积极推行的工程量清单制方式,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招标计价方式,其本质是市场定价,能准确反映建筑产品的市场价格合理降低工程造价。业主方应当制定周密、严谨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具体条款的制定要本着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招标内容要清晰、明确,避免造成投标人理解上的误差。
3.重视施工合同。依据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强化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施工工期的确定。建筑工程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经常还要承受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的考验,故往往忽视质量重视工期。实际上任何建筑产品都有它一定的生产周期,合理地确定施工工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建筑工程也不例外。例如:某道路工程通车不到一年,就出现了路面网裂现象,调查后得知是路面稳定层质量出了问题。分析其原因,其中之一是该市要举办某项活动,行政部门要求限期完工,施工单位为了赶工致使基层强度达不到要求,从而造成路面的破坏。所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按合理的工时、工期进行劳动力安排,以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工程的施工中,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跟踪监督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确保工程的施工有序,以防止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负责现场签证的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要懂得哪些该签、哪些不该签,哪些是施工组织措施费、间接费以及合同中已包括的费用。以及需要签证的工程量是清单已包括的还是新增加的项目等。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地下隐蔽工程较多,如果不及时做好现场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难以复查,从而造成造价的不合理增加。
3.要慎重对待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四、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施工结算审核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此阶段是一个技术与经济合为一体的结合性环节。此阶段的工作要求是所有的审计人员必须与工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设计变更的工程量,特别是对施工签证的合理性,要结合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查,防止在套用定额时出现错套,误套及换算错误的情况,避免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影响。
1.可以考虑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明确差额标准,如施工单位上报竣工结算造价和审计核定造价有一定差额(如10%),则由施工单位承担所超部分的审计费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2.可以委托两家审计单位对工程进行先后审计,用后一家审计单位的审计结果监控前一家审计单位的审计质量,如后一家审计造价低于前一家审计的某一比例(如2%)则扣减前一家审计单位的审计费。这样做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审核环节技术与执业道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重点审查的:投标承诺的让利是否到位;查工程量的真实性;查清单涵盖子目的工作内容;查材料单价;查签证单的真实性;查取费标准的合理性。
五、结语
一个长效的管理体制是市场化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理顺体制,权责分明,才能培育出一个有序的市场。建立一个长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蒋彤,浅议工程造价管理[J].上海工程造价,2001,(8):27-32.
[2]徐蓉,工程造价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高等学校教材,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郑梅玉,浅论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福建建筑,2004,(2).
[5]柳勇,抓好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几点意见[J].当代建设,2003,(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