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由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当课堂提问成为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人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往往看到教师简单、随意、重复地提问,且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课堂问题的优化设计,只有把课堂知识转变为良好的问题呈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才能把知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
一、课堂提问要明确目的,精心设计
通过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是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而是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劳动者与就业》时,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本课知识内容,了解我国现实的就业状况和劳动者工作状况,我以劳动者为核心设计以下题目:1.为什么要就业?2.我国就业的现状怎样?3.如何促进就业?(分三组:一组代表企业;二组代表国家;三组代表劳动者个人)4.劳动者就业了,他们的权益状况怎样?5.我们怎样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分三组:一组代表国家;二组代表企业;三组代表劳动者个人)6.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义。这些问题既从整体理顺了本课的知识,同时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渴望寻找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同学生在共同的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二、课堂提问要结合当前焦点、热点,与时俱进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课堂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的缺陷”时播放《齐二药厂假药事件》,通过真实的、惨痛的教训首先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你认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造成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是什么?3.我们该怎样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样学生便从时事热点的直观中感知到了问题的缘由,然后通过教师进一步的追问,探究出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三、教学提问要建立评价机制
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后不作评价,那么就不要提问。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后首先要肯定地告诉学生是否正确,肯定合理部分,并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复述答案,提醒注意答题的规范。如果需要学生记录,那么就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有的学生站起来不会回答或是答非所问,这时不要急于换其他学生回答,而是应加以引导,尽量使其自主找到答案。若实在是无法回答,再请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否则时间拖太长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对一些主观性强的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是正常的,说明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是好事。但有限的时间不允许我们深究。因此,教师可以把探讨的时间放在课后,甚至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
四、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具有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在上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担心基础较差的学生答不出问题而耽搁时间,从而忽略大部分学生,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没有积极性,只是消极等待,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因此,提问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既不要过浅,又不能过深,而要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在提问时,教师可经常这样说:“现在请×××同学回答,同时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还可请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来重复回答问题,或者是进一步提出与刚才问题相关的问题来让其他同学思考,从而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而言之,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式,力求课堂提问有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