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家教育看体育与人的身心健康

2009-06-17 03:00张瑞栋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健康

张瑞栋

[摘要]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仅创立了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儒家文化,而且还善养生,勤运动,讲科学,懂调理,张弛有节,酷爱体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以及体力和智力和谐发展的治学典范。体育与人的身心健康主要包括体育与人的肌体健康和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两部分内容。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肌体健康 心理健康

一、引言

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应该是包括肌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内容。体育与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不注重体育锻炼就不可能保持和维护住一个人具有健康的体魄。不懂得体育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就不可能做到健康长寿和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就深刻地懂得张弛有节快乐地学习、脑力和体力相间而用、体育休闲和学习交替进行以及体力和智力和谐发展的道理。因而也就开创了人类最早就特别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治学典范。

二、圣人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观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史》这样写到:孔子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所作的贡献,奠定了他“万世师表的地位”。因而也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孔子的思想很早就传入东亚诸国,16世纪传入欧洲,曾对人类的思想、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一生酷爱体育,有史料记载,暮春季节刚刚脱去冬衣,他就带着大孩子和小孩子们下到沂河游泳,再到山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校。孔子还带领着他的弟子花了14年时间周游列国,饱览了祖国的大山名川,“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是孔子登山时所说过的一句名言。孔子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他所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两艺就属于体育教育。他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自己以身作则,尤其是他对体力和智力的关系、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教导他的学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而不驰,武不能也”,“学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他还说:“吾十有五志而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随心所欲,不愈矩。”孔子的这些话就是他的体育与健康的教育观,也是他对他的学生体力和智力和谐发展的治学体现,他深刻认识到脑力和体力相间而用的道理,教育学生有张有驰快乐地学习,死读书死啃书本这不是聪明人干的。在他看来把握住张弛有节,体育、休闲和学习交替进行,懂得了体力和智力的均衡发展,就是正确地掌握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一个人只有做到健康长寿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孔子在世时所生活的年代,因为生存和生活的条件限制,大部分人的寿命很短,据说两千多年前的周朝人均寿命只有20岁,可孔夫子六十而顺耳,七十而随心所欲,享年73岁之高寿,并能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这与他一生善养生,勤运动,讲科学,懂调理,张弛有节,酷爱体育是分不开的。

三、体育与人的肌体健康

一个非常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指通过适应内外环境(体内环境和生存环境)达到了最佳状态。疾病(或者说生病)一般说来就是对内环境和外环境适应能力的急性或慢性缺乏。健康的体魄是要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不断保持或者得以维护,体质的增强通常是要靠适当地体育运动才能逐步达到,疾病的康复更离不开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来促进肌体的生病部位逐步恢复正常功能和抗病能力。体育锻炼无论是呼吸运动还是肢体运动,都可以有效地做到调神、调气、调形,这是人们获得健康长寿的妙法。重养生、善调理、有规律、有节度的生活和运动,才能避免日常生活中对人体的损伤而永保健康长寿。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在他的《气寿篇》中写道:“夫凛气渥,则气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多病,多病则短命。”这话可以说是运动医学上的一条规律性的总结。肺活量大则体力大,耐力好;气血旺盛则新陈代谢好,抗病力强,不宜生病,才可以延年益寿。清晨起床坚持晨练可使尚处于半睡眠状态的两个脑半球清醒过来,也能使全身各器官特别是心脏的博血能力和肺活量迅速增加。对于学生来说,长时间学习大脑就会疲劳,此时去活动活动作一些体育运动,让大脑的运动细胞兴奋起来,使大脑的学习细胞得到休息,这样才可消除疲劳更有精力进行学习。从生理机能上来讲,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促进肺活量大增,使人体内血红蛋白输送给大脑的氧气迅速增加,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的耗氧量约占总体的1/4,当大脑和体内氧含量得到补充后,学习效率就会立即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搏加快,血流量充沛,肝脏中的肝糖元和肌肉中的肌糖元释放到血液中成为血糖元,通常当每百毫升血液中的血糖元含量恢复到100~120毫克之后,就能继续进行高效率地学习。

四、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

健康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就是使人的肌体(特别是肌体的主要器官)能够保持阴阳平衡,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产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在体力、精神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是完整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人体生理机能上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很好地促进人体心理认知上的健康发展。最直观的情况就是能够消除人的不正确的心理障碍和不健康的消极情绪,增强人的意志、毅力和形成乐观向上的心境和心态。一般说来体育运动对于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强化训练,首先,体育运动从心理意识上能够增强人的意志和毅力,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不仅要克服劳累、饥寒和辛苦对于身体的侵袭,而且还要战胜怯弱、懒惰和厌倦心理因素的障碍。其次,体育运动从体质体能上能够增强人的意志和毅力,通过体育运动能够使人的体质体能更加强健,强健的体质体能是产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身体健壮和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支持一个人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辛勤工作和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这就说明心理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理现象的制约。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就很容易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体弱多病者大多有志不能坚持,有理想不能实践,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体育运动既能从心理意识上增强人们的意志和毅力,又能从体质体能上增强人们的意志和毅力,使人的主观和客观、体力和心力、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体育是培养人们坚强意志和毅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要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运动,就能在意志和毅力品质上得到某种程度的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柳诒徽.中国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63-269.

[2]王充.论衡.

[3]王晖,季浏.体育健康教育的人文观.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8):82-84.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