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管理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朱 林

[摘要] 笔者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了《管理学》课程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管理学 课程 教学改革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着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创新,今天,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开放型管理又将管理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台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对管理学在理论上进行再认识,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再开拓。

一、《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管理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启蒙、奠基性的课程,对于所有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而言,通过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建立有关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其中包括对管理的正确理解以及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知识框架体系, 尤其是管理专业的学生, 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 将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学科基础。

2.培养最基础的管理思维模式、具备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管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基础课,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必须在实践环境中才能学会管理学知识的应用。

二、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新形势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新世纪呼唤着大批能适应时代需要、懂得管理真谛、掌握最新管理方法的技术性人才和管理性人才,管理学应当注重与相关学科的配合,大力培养更多学以致用,能够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实践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

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所以,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不是强调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管理理论,形成现代管理思想和思维方式,能主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环境,在工作岗位上能正确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2.《管理学》课程特点要求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对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形成一系列管理原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决策及制定计划、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如何指挥与激励下属、掌握各种控制技术。但管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管理的艺术性,懂得管理基本知识,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能正确地运用,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时,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如果死搬硬套注定要失败。

3. 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现代企业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是适应性强、实际操作能力强,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即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而现在的讲授教学方法很难适应这样的人才培养,必须对目前管理学教学进行改革。

三、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和科学

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的改制、改组和改造;私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迅速崛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管理学》也应相应的发生变化,进行一些观点的更新和理论的修正,以避免因教材内容陈旧而使得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单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够

在过去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软、硬件的限制,老师主要采用课堂面授为主,较少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研究法”,课堂教学以抽象理论为主,缺少以必要的启发式教育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现代教育技术,诸如幻灯、投影、电视、网络教学等较少采用。

(三)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够系统和全面

长期以来,用于对同学们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通常根据课程最后考试成绩(卷面分) 和平时成绩(出勤分) 来确定总成绩。这使得学生竞争的意识逐渐淡化,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不断减弱。

四、《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课程内容和认知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系统改革, 强调在做中学的教育观念,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沟通说服及自学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启发创新思维, 加强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二)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角度入手,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改革

1. 以加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核心,综合性和实践性为特点,重点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案例研究法”“情景模拟法”相结合的先进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调查与访问等。

2. 探索把中西方管理理论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实用有效的理论体系,建立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主的、具有中国本土管理文化特色的管理案例库,着重突出案例教学的互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3.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邀请长期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岗位的优秀管理者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带学生出去参观访问与实地调研,进行管理实习、企业诊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理论教学有效的转化为实践技能。

4. 开发多媒体教学,探索网络信息化互动教学,形成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与课外教学平台的完美对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5. 通过对考核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改变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采用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体现如下:

(1)实行开放式考核。第一,考核范围开放;第二,考核方式开放;第三,考试标准开放;第四,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

(2)实行全程化考核。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平时考核(案例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出缺勤等) 与期末考核各占总分数的50%。

总之,教师必须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突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科学地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宪平.“教学常规”质疑[J].教育参考,2003,(4).

[2]邵进.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01.

[3]冯拾松.管理学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4]张大良.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

猜你喜欢
管理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