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语文阅读

2009-06-17 03:00郭金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能力小学生

郭金香

[摘要] 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则是实施阅读教学的阵地,如何将有限的时间转化为最高的效率应用,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一线教学老师的面前。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小学生 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有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也有不少花架子,这些都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曲解。不得当的方法使教学陷入了一种单一、低效的状态。

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则是实施阅读教学的阵地,如何将有限的时间转化为最高的效率应用,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一线教学老师的面前,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阅读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进度和省心,为学生包办代替的很多,这样的结果就势必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和自主权的丧失,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的实践极少,其学习能力自然很难提高。实际上,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乐趣中。

比如说,当学生学会了拼音之后,应该当放开手,让他们充分借助一些课本注音,乃至是字典来把课文读通顺,而不再是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的照本宣科。

二、阅读的阶进性

学生的听、说、读、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与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是目前,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性,只是盲目地问与说,却忽略了这种习惯的培养,这样,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一堂课下来,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是空空荡荡,收获不大。小学课本中的每篇课文,可以说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其表现不仅是规范、严谨,而且形象生动。因此,如果只把教学停滞在“读”这一层面上,那么,老师的启迪、引导则失去了根本意义,更勿谈运用、创新了。冀教六年级课本中《济南的冬天》有这样一段话“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晴的天空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就此一段文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温晴”和“响晴”两词进行比较,说出两个词的细微区别,从而让学生领悟出老舍先生措词精确性和艺术性,有利写作中对词语运用的准确与规范。

阅读教学中,兼重朗读效果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大纲中明确了每个年级的朗读的目标:正确、流利、情感。学生的朗读正确与否,应该很快做出判断并予以纠正。充分的情感文脉、流利的口齿,如果老师用“读得不错”之类的语言来概括下,而不是精确的评价,则难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直接导致的就是迟滞甚至是不能提高朗读水平。笔者以为,一堂好的阅读课,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追求读的形式,读,只是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目的,所以,应当是把读做为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阅读的储备性

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合作者和学习者。

在教师多元角色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语文阅读储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较单一的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目标转变。变重视教师的教法为重视学生的学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法。所以,大多数教师就开始把目光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主体参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体现“学习者”这个教师角色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把学习的重点对准理论的探讨,方法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忽视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特点,对语文阅读的储备不再重视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阅读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阅读的教学设计,应该涵盖着教学整体。

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尤其教学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建立在零的距离上,如果不充分接触课本,熟悉课文,就很难深入课本,所以,在讲授前,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接触、通读文章,切忌分析单独的某一句,某一段。

重视课堂设计的合理性,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提问技术与艺术,才能课堂提问的作用。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对新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便有不能认为多媒体运用越多越好,课堂上音乐、动画、图片不断,看上去很热闹,实际上没有什么太高的价值,因此,我们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应当建立在课程的基础上。

五、阅读教学的塑造性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也就是改变一种倾向,一种过于注重传授的倾向。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对真、善、美的人文价值,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年龄段,区分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点拨和指导。因此,在授课前,要仔细研习教材,正确理解,关键把握文章的人文价值,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积累的同时,正确对学生的思想文脉进行引导。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教条地去为了课本而课本,为了教学而教学话,那些所谓的“超文本”肆意的发挥,严重的结果可以造成文章、思想、人文、文脉的错位,价值的颠倒与失落。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仅是应该教会学生的书本上的东西,更应该在教学的同时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面对现代大量的信息,教师不能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向导和顾问,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学习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凸显其重要性。汉语作为国人的母语,而语文又是小学生真正接触语言的第一通道,所以,如何把语文的教学水准提升,则不再仅是一个阅读程式的提升,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达到感知文章,理解主题,渗透情感,积累语言,并加以适当运用,使其得以训练学生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勇于表态,乐于探究,充分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其素质的同时,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阅读能力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