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群
【摘要】新形势下新教法,高校体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结合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
【关键词】乒乓球选项课 高校 教学思路
1 前言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选择、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更好地落实适应素质教育需求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理念。
2 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1教师对新的指导思想认识不够
高校体育课经历了从旧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到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改革的过程,高校体育课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身体素质好就是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通过不断探索指出,不仅体质要好,同时心理也要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提出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目前,这个指导思想在高校选项课的教学方法方面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重运动技术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较为严重。
2.2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教学安排单一化
选项课是根据学生兴趣选课,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对乒乓球有浓厚兴趣并想学好乒乓球,但因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受到不同体育环境,家庭条件和身体素质水平等影响,乒乓球选项班里普遍存在着高、中、差的技术水平的个体差异。另外,因高校乒乓球课长期受到竞技体育、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统一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得不够合理,结果导致学生们有的吃不饱,有的又消化不了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
3 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新尝试
提高对新的教学指导思想认识,确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目标,并把这个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融入教学之中。
3.1以形式多样、手段灵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新旧内容要搭配,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练习和锻炼。如果老用一种方法教学,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新鲜、没有吸引力而降低活动的时间,使学生产生厌倦,快乐会一点点消失。在采用多层次的教学空间当中,还要不时交换练习方法,使学生之间也有交流的时间。此外,在同一次课中,让不同系的学生相互练习也能起到一个相互认识交流的作用,或让不同打法的人在一起练习也能相互品味各种的打法。这样既能使课堂更加活跃,又能让学生们感到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和取长补短,把个人和集体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在运动中得到益处,增长兴趣。
3.2利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启发式”是适合乒乓球课堂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只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例如,利用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种求同的深入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沉着、冷静,学会观察事物,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竞赛启发,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组织小组循环赛,男女混双赛,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启发式教法多样,手段也很灵活,关键是教师们如何去掌握和运用。
总之,教师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以及教法的多样化,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产生需要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上,乐于接受。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主导,以娱乐健身健体为目标,调理身心;以培养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意识为主要任务,使学生离开学校教师,走向社会以后,能够自觉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
3.3实施“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学校体育新模式,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学生在乒乓球课上未掌握的技术技能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练习,弥补课堂上教学因课时少和练习少的不足,加强技术的动作定型,同时也发挥了体育课与终身体育之间的纽带作用,形成锻炼的习惯。目前,许多高校提出并尝试以下几种形式:学校有组织的锻炼模式、俱乐部模式、大学生自组织模式和特定组织及功能运作模式等,为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开辟新路径。
4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新改革给乒乓球课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外体育活动带来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使我们看到了国球大众化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这种变化也使我们看到了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但这些新问题只要我们经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便会迎面而解。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勇于进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将会在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6).
[2]余琳,崔芳等.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国剑.电子教务在高等院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89-191.
[4]何少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