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
【摘要】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高职教育与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处于劣势。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必须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理念建校,制度治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实践 职业
高职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从精品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必然产物之一,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录取批次的学生,被认为是高考“学困生”念的学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高职教育与已经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处于劣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准确定位,彰显特色
高职教育,姓高,名职,字教育,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它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复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教育应秉承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教育的定位上,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分析,针对当地经济特色,加强宏观预测,坚持“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原则,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理念建校,制度治校
一个学院的落后,最根本、最根深蒂固、最不可救药的落后是理念的落后,理念是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精神支柱。高职教育管理、服务、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工作的都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水平、层次和境界,都要以“创办优质高职学院、培养一流应用人才”为宗旨。先进的理念是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保证。
制度建设是学院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有人说:“好的制度激励人变的更好,差的制度会使好的人变差。”学院是一个大的、复杂的系统,必须要有一套非常精密的规章制度来维系它的运行。完善的制度建设,将推动高职教育向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人才培养,开拓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重点,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为适应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作出相应的创新。
1.在专业建设方面,按照“培养打造品牌专业,巩固提升传统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开拓扶持新办专业”的专业建设原则,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摸索专业发展的新思路,为社会输送紧需人才。
2.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建立“前厂后校”的课程体系。所谓“前厂后校”就是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紧抓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深入工厂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无需培训,直接上岗。
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应注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研究型人才和“双师型”教师。“双师型”不仅仅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手段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接受“双师型”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实训、实习一起来完成。职业教育要求教师队伍既懂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学生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
再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道德范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4.培养“一专多能,一书多证”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获得了专业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提高了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认可。加强职业技能职业证书认证的发展,挑战了传统大学专业培养模式,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出现,要求学生具有丰厚的基础,是某几门学科的“专才”,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四、思政建设,任重道远
高职院校应配备精良的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教师头脑。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政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出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校风学风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思路、新模式。思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思想政治理论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和专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紧抓学风建设。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加强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学生中确实存在很多学习成绩差,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风建设就是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基础课理论水平和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高职教育不进则退,甚至不进则死,必须立足长远的发展目标,突出办学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建潮,胡明,王红梅.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4).
[2]刘丹.行动研究法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1).
[3]刘鑫.对协调高校教学和科研关系的量化研究[J].大众科技,2006,(04).
[4]范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