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寒流下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

2009-06-17 08:59衣美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衣美华

【摘要】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在这个就业寒流下,本文探索如何使学科设置和教学模式更适合就业,打破就业壁垒,从而实现日语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对接,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应用型日语人才 职业转型 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趋紧

人才交流中心的大门被挤掉一半,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再创造新纪录,2009年考研人数攀升至124.6万……一时间,大学生就业成为整个民族都在关注的沉重话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介绍,20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611万人,加之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企业需求下滑,纷纷“瘦身”,大学生就业空间缩小、机会减少,形势呈现趋紧势头,我们的日语毕业生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寒流”。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在日语人才招聘中,日资企业又反映出严重短缺精通日语的技术类、管理类人才。对于日企,更多的是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翻译兼秘书,或某个部门的管理工作等。这样既可以节约沟通成本,又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尽管很多日企正积极推行本地化管理,但大多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层还是以日方人员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势必会得到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冲出重围、打碎就业难的这层壁垒。

二、如何实现日语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对接

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求职群体往往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鉴于企业对日语人才的期待,应从以下4个角度来提升应用型日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是市场,我们要坚持教学质量的市场观念,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确立质量标准,评估教育教学质量。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总体上来说,由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校领导、专家及教学管理干部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全校师生员工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和社会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校内可以通过互相听课、定期的教学检查、征求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将有关问题及时整改反馈。而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经过用人单位使用,接受实践检验的这个信息反馈环节目前还比较薄弱,对此瓶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搭建校友信息平台,创造已毕业学生交流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的网络。

(2)建立已毕业学生数据库,定期走访日企或委托日企协助做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表,听取日企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的评价和反映。

(3)举办研讨会。借助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日本人商工会等组织定期举办日语人才知识结构研讨会,联合邀请日企的人事高管以及日方人员共同探讨与研究,逐步摸索完善各行业各领域日语人才的培养方式。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把握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高水平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需要既精通日语又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这样的人才可以从企业界引进;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教师走出校园到社会或企业里锻炼,或者通过参加一些培训,补充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基础概念性的知识。比如,社会上已经比较流行的OHSAS18000是些什么认证,日企的5S管理都包含哪些,如何运用PDCA,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的教师队伍,进而培养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3.优化课程体系

社会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一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为学术型人才;后者称为应用型人才。确定一种教育类型的功能与属性,决定性的因素是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正是不同教育类型培养目标的知能结构决定了它特有的教学内涵和课程模式。我们要以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应用型日语人才为导向,切实地将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重组。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现有课程设置,对此调整建议分为以下三类:

(1)合并重复课程。例如,可以取消与基础日语密切联系的语法课,以保证基础日语有足够的学时。将日本概论、历史、地理合并为日本概况,将日本文学史与小说、诗歌选读整合为日本文学赏析。

(2)适当缩减工作中运用较少的知识。例如,俳句、日语古典语法、文学之类的知识虽然可以丰富充实彼此交流的内容,但在实际业务中的运用机会却少之甚少,毕竟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不是研究型人才,此类的课程只要在选修课上补充渗透就足以了。

(3)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高年级学生除了外贸函电、同声传译之类的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面向企业第一线的日语人才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企业文化、通用的管理模式等方面。

例如,虽然我们都知道日本人时间观念极强、做事情为对方考虑,但由于这在日本人当中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刚毕业的学生往往在几次失误后才能掌握这种做事方法。中国婚礼的请柬上如果写到“17时恭候、18时开席”,那么通常情况下都要等到晚上7点才能开席,初次参加中国婚宴的日本人往往会要无聊地等待2个多小时。同样,如果是和日方人员一同去拜访客户,倘若约定在上午9点见面,即便是8点就可以到达对方的公司,由于考虑到对方有其他安排,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也要等到8点50分才进入对方公司的大堂。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倘若我们的学生能及早掌握这些要点,那么,在面试的过程中无疑可以略胜一筹。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刚毕业的学生可以掌握到一定深度,但是至少要对工作中涉及的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也很有必要开设诸如财务基础知识、办公软件操作技巧、礼仪礼貌注意点等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毕业的那天就直接上岗,进而打造出一批“精日语,通日企”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4.提高学生能力

在日本,即使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也可以进入企业从头学习财务,并成为财务方面的专家,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毕业生在入职培训的过程中,企业会根据这个人的表现结合个人的意向和企业的职位需求,最终双向选择出最佳的岗位。然而在中国,日语专业的转行并不多,但是转型却是大势所趋。通常情况下,除了特殊工种(如教师、专职翻译)外,一个日语毕业生不会一辈子只做单纯性的翻译工作。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到的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一个进入企业并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简易平台,翻译只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起点,若想有一个美好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要学习并掌握一门日语以外的专业。比如,秘书、经营企划、CSR(企业社会责任)公关宣传、市场、销售、HR(人事、总务)、财务、SCM(物流、采购、供求计划),等等。而比较成功的人士一般都会在毕业后2年~3年左右开始从翻译转型为上述等职业,也有个别的人士从踏入社会开始就处于转型期。转型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借助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掌握并获得相应的资质。比如,会计证、物流师、采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安全工程师,等等。除此之外,上述提到的专职翻译也可以通过日语二、三级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进一步提升自己。另外,我们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到日企参观实习,通过广交会这样的大舞台兼职做一些翻译工作,尽早将自己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里。

三、结论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暂时的就业难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危机的消解,将会有更多的发展平台,届时将需要大批、更高水平的日语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运筹帷幄、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并进行完善和革新,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0,(25):10-15.

[2]曾宪军,张晓洪,熊启红.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运行机制[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76-7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分析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