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米 黄慎之
【摘要】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是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的,具有机电学科交叉的大学生课内外互动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新特色,初步形成了具有学生自我管理的、规范的教学管理新机制,以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使学生得到了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取得了创新型学生培养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科技活动体系 运作
一、引言
为贯彻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充分发挥了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结合学科交叉优势,一直注重以科研促进教学,强调学生课内外互动的科技活动的有效机制,在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明显体现出:在校学生的大量的高水平科技获奖;即将毕业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已毕业学生的在各单位表现出色。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确立的培养学生的总体目标,是为上海机电和自动化领域及其它领域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全面、技能训练有素、实践创新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和专门人才。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学院一直注重学生的课内外互动的科技活动,努力把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课外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年的实践,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课内外互动的科技活动的创新机制。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建立
自2000年,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学生参加第一届“广茂达杯”智能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一等奖,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并得到了学校、学院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继而学院积极组织并组建了RoboCup机器人竞赛团队,参加2001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了仿真2D组亚军,随后相继组建RoboCup小型组机器人竞赛团队、RoboCup中型组机器人竞赛队、RoboCup仿真3D组机器人竞赛队、RoboCup类人组机器人竞赛队、RoboCup家庭组机器人竞赛队等,在全国大赛中的频频获奖,激励了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另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并参加CCTV杯投篮机器人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以及参加挑战杯赛等,初步涵盖了机电类全国性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大赛。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06年学校拨专款用于建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现在本实验中心已经购置了高性能微机、数字存储示波器、信号源、直流电源、逻辑分析仪、万用表、仿真器、实验用机器人以及机加工设备等。并在2007年通过了由校教务处、设备处、各学院领导组成的学校专家组的验收。配置更新了设备,有力的保证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下属的五个竞赛团队正常活动的开展。
另外,在学院分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先后开设了《学科导论讲座》、《机器人足球基础》、《自主机器人实践》、《智能机器人仿真实践》、《专业课程设计》,并结合毕业设计等有关学术创新活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创热情。部分课程融入设计与实践环节、课堂讨论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科技文献检索能力,科技论文书写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的规范运作,形成优良学风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经过了多年的规范运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团队。该团队每周出一期简报,向教务处、学院党政领导、学校团委及学工部门等相关领导汇报该中心的活动情况,与有关领导互动,让有关领导随时掌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的最新情况。该中心现有五大竞赛团队,总体上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统一协调。各竞赛团队不定期的进行学术交流或每周进行大大小小的学术讨论会。在有关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现在已建立属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的专门网站,网站名为:http://robocup.shu.edu.cn. 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学术交流讨论,形式更加灵活,并增加了学术交流的“场所”。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通过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努力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校机器人科技协会、机器人社团两大组织以及学生社区,以讲座、校内比赛、展示等手段把科创活动辐射到学院乃至于全校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导并形成学校的优良学风。
为培养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在每次参赛后开设特别的讲座,让参赛学生给低年级学生介绍参赛经历等,使大一、大二的学生初步了解并分享机器人及相关大赛的情况与其中的乐趣。出去参赛的虽然只有十几、几十个同学,但我们的团队是庞大的,大于200个同学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学习和工作。而且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将眼光放远,科技创新团队不仅在院内招生,更是跨专业、跨学院地招兵。因此,团队中有了来自通信、计算机、生命科学、材料,甚至是文科生的加入。这样,一方面,使不同学科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真正做到了学科交叉;另一方面,通过学科交叉更能出成果。
学生参与科研,为的就是自主创新、独立学习、激发潜能。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平时,如果学生遇到了问题,他们首先是查资料、小组讨论,再经过试验,反复多次决不放弃。必要时,指导老师也会同参与的学生一起研究。加入科研小组的学生明显比只限于课堂学习的学生进步更快、能力更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使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在开拓创新这一条漫长道路上,学会坚持与自立,这同时也带动了更多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了优良的作风。学生终将踏入社会,而科技创新平台为他们创造了锻炼的机会,学生除了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外,更多的是学会做人。从队伍中体会团队精神的必要性,领会责任心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带给他们的最大财富。
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运作的初步成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在各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很大的发展。2005年智能足球机器人系统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二等奖;在2006年8月举行的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机器人大赛中,灭火机器人荣获一等奖;2006年参加美国TIMKEN公司举办的“The Art of Engineering”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2006年获得上海大学亮点工程L工程支持;2006年获得上海市科教系统文明组室称号;2006年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07年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2007年、2008年参加RoboCup伊朗公开赛,蝉联小型组冠军;2007年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合肥热身赛,获得仿真组一等奖;2007年参加RoboCup拉丁美洲公开赛获仿真3D组季军;2008年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中型组进入8强,为国内参赛队最好成绩;2008年参加RoboCup中国公开赛(广东中山),RoboCup中型组获得技术挑战赛冠军,足球赛季军,RoboCup家庭组获得亚军,技术挑战赛季军,RoboCup微软3D仿真组获得亚军;2008年参加“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获得全国赛一等奖,华东区冠军。另外,上海大学自强队代表队在伊朗受到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刘大使的亲切接见。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的学生除了参加国际、国内各种比赛,学生也通过大量的科创活动在学术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的学生已经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6篇,SCI收录论文1篇。自2000年以来,参赛学生已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100余项;其中冠军(或一等奖)20余项,亚军(或二等奖)40余项,季军(或三等奖)40余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几年来直升硕士研究生达50余名;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参加科技创新团队的很多学生除直升研究生外,大部分被沪上知名企业录用并且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在学生科技创新这条路上,逐步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全国各大高校中,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中机器人竞赛团队经过多次竞赛的实战历练,已经越来越具备与名牌高校抗衡、一较高下的实力,部分项目逐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实践表明,上海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即使读研,即使不从事本专业,成了公务员、HR或搞软件,都从这一段科创活动科研工作中有所收获。正如一名毕业生所说:“作为一名上大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大力支持开展学生科技活动,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创新的环境;作为一名机自学院的学生是更加幸运的,因为学院的科技活动层出不穷……”
五、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的未来展望
在上海大学T/L工程的资助下,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方面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具体为:
争取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向全校大学生开放;参加全国或国际比赛,并争取部分项目夺取全国冠军或获得国际比赛前3名。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部分或全部实验室对大学生全天候开放,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部分或全部项目全天提供给其他院校的学生或教师参观,真正形成上海大学乃至上海高校的一个特色工程,创建自己的品牌。
当然,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还要走很长的路,这是本中心全体师生需要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为创建一流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而作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