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育林
【摘 要】计算机专业历来是职业中专的热门专业,但其教学定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就业现状并不十分理想。本文通过分析职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现状,探讨了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的原则和改革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中专 计算机专业 教学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中专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计算机专业历来是职业中专的热门专业,但其教学定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就业现状并不十分理想。本文通过分析职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现状,分析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的原则和改革实践的思路。
一、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供求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就业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企事业单位、IT行业特别需求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与组成结构,能进行一些应用型软件的编制;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能进行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熟悉办公自动化的操作维护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懂得图像处理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自学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最新技术,能够进行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安装、调试,能进行日常管理软件的专业开发的中级应用型人才。目前,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许多职业中专计算机类专业定位存在问题,没有找到适合市场需求发展的专业定位。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目标不够明确
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定位没有认清职业中专教育与本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盲目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使培养出的人才没有特色,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
2.专业定位脱离市场需求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职业中专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也就是说,职业中专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市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学校缺乏对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的分析,缺乏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人才需求的预测,没有针对具体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
3.专业课程开发力度不够,课程更新缓慢
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细分专业课程,不断推出与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是专业建设重要的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方面工作没能有效开展,陈旧课程大量存在,未能像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那样不断推出新课程。这大大地制约了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革新,使毕业生普遍感到在学校学的在工作中用不到。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综合分析,多管齐下,从改革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工作,提高职业中忖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改革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的实践分析
1.履行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实用性。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思想开阔,适应能力强,具有时代意识以及计算机领域应用和开发的实用人才。通过3年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平面设计工作,还能从事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和教学研究等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填补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短缺。在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要处理好“宽口径、厚基础”与“窄专业、求创新”的关系,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2)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理论够用、技术过硬、零适应期”的教学理念。理论课程体系上强调面的宽广,但不要求理论的深度和精度。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若干专业方向,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体系予以加强、巩固、深化,务必达到一定的深度、精度。培养能迅速切入企业岗位要求、适应性强,即所谓“零适应期”的针对性计算机专业人才。
(3)实践性。职业中专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决定了职业中专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职业中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等组成。实践教学的形式有课堂教学训练、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要多加开展。
(4)灵活性。职业中专计算机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科学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定位问题,事实上就是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问题。那么,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VB语言等;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低层次的技术原理,如接口技术、数据结构等。如果开设这些课程,应该占专业课程的多大比例,如果不开这些课程,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又应开设什么课程,这些问题在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大的争议。
虽然计算机软件开发必须以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为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职业中专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工人,塑造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课程开设应服从于这一目标。在职业中专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文化普遍较为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在职业中专开设计算机语言或计算机原理等课程,除了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将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理,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即课程设置和教学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大多数职业学生面对计算机简单的故障,却常常束手无策,因而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教育,培养其实践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经济、电工、法律基础等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将来拓宽就业范围,同时,使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打下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的常识,汉字输入技术和技巧训练、Office系列,组网技术,图形图像,计算机病毒知识,Internet使用常识,等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会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3)专业课程。专业课的设置应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语言(如VFP、JAVA,……)、工具类软件(压缩工具、查毒杀毒工具)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二级)或劳动部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中级),使证书与毕业证挂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