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品读·欣喜·期望

2009-06-15 02:40戴兴顺
北京文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贵刊文学

我读河南《名人传记》杂志才知《北京文学》。订阅后,喜出望外。

一喜:名家名作和新人新作兼收并发,文坛宿将与新生力量共荣。讲究真实的报告文学,允许虚构的小说,相得益彰。我读报告文学的机会,以及能读到的报告文学作品,比读小说、散文少得多(报告文学要求思想性、艺术性、新闻性相结合,有时代特征,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具体。它是唯一与新闻嫁接的大篇幅文学体裁。读后在艺术享受中品味真实生活事件,或领略人物风采,或深思犯罪危害、生态破坏、医患关系不良等社会问题。偶识《北京文学》前,我读不到报告文学,看到的文学作品基本是小说、诗、散文、传记、故事)。二喜所刊作品有的清新,堪称美文;有的朴实,有的针砭时弊,有的绵里藏针,有的切近民心民生民情,有的高屋建瓴。三喜:读贵刊,我受到教益、点拨、感化、启迪、指导、陶冶,视野大开,见识增长,有收藏感悟、心得、体会、共鸣、感想。四喜:办刊方针和思想明确,立足京城,面向全国,繁荣大众文学,出力作、新人、良效,树立精品观念,增强社会效益和文学名刊影响力。广拓(报告文学、散文、随笔、评论、诗)精专(中短篇小说),追求高品位,营造好气氛。既日常发稿,又组稿、策划、编排妥当、灵活。选发作品注重可读价值和可取点,又理解读者读作品求新、求美、求广、求深的“择食”“进食”心理。五喜:内容丰富,文体兼顾,刊物有童年趣事、社会风尚、民俗市井、人物纪事、时代精神、艺术眼光、思想境界、生活气息、书卷气息,继往开来。

我文化少,水平低,把贵刊看作导师、挚友。初识贵刊,资历浅,仅从贵刊文本特点和服务方面精浅谈谈,不妥处恳望批评。

订阅方面,2008年,我各订一份贵刊和省内某刊,贵刊按期及时惠寄。近处某刊姗姗来迟,有一月寄来3期,漏缺第2期。《北京文学》远“客”早顾,而且一本能分其两本,物超所值。有可读、可馈赠、可鉴赏、可珍藏、可研究和文献价值。

封面设计,《北京文学》封面素淡,文本像朴实、肥沃的良田。编辑沥血为人嫁衣,把精力用到提高刊物质量、团结读者、走向远景目标、培育文学新秀上。

印刷方面,印刷清晰(文图重叠处应注意避免给读者阅读造成视线障碍,不便读之),一些作品文字用小正楷,笔画精细一致,比纤细的仿宋字体醒目,视力不好的中老年读者可以缓解视力疲劳。

通联方面,给见刊作者每次寄两本同期样刊,慷慨大方重情谊。贵刊设热线、“桥梁”,与读者平等交流、互动。作者创作谈、新人自白、编辑点评、热线问答,有指导、经验、见解、看法、认识等。作家心中有生活、感受,读者心中有作家、编者、渴望,编者心中有作家、作者、读者和大文学、高目标、宗旨、中国文学事业。

2009年,我希望更多新读者认识可信可读的《北京文学》,也希望我所在的贫困县吹进《北京文学》清新的风(我已建议县图书馆订一份2009年《北京文学》),同时希望新朋友———《北京文学》精益求精,新年更好,走入更广大的普通读者中,发挥我国新世纪文学和首都名刊更大作用。顺祝工作人员元旦欢喜,年轻美丽。

710517陕西蓝田安村乡戴寨戴兴顺

责任编辑 张颐雯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贵刊文学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今古传奇》: 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期刊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学小说
还原历史是贵刊吸引我的地
辉煌与重生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