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娇
摘要: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它们反映了社会多样的文化传统以及人们多样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等。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成为一个显著事实,多样的价值观念在交流和竞争中必然引发价值观念的冲突。本文主要从主体需要、主导地位、生存方式方面来探析价值观念冲突,体现它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价值观念冲突;主体需要;主导地位;生存方式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037—02
价值观念是人的观念的一种,是价值意识的中心层次。价值观念是反映某类客观事物对于人和人类的意义和价值;是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对于区分好坏、对错的观念,是对于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规范性见解,是对某种现实价值关系的这样或那样的一种主观反映。因此,价值观念是价值认识所达到的理性层次,处于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社会上各种文化体系的冲突也就直接或间接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冲突之中。而价值观念的冲突也不是简单的在于理解上和观念上的分歧。各个民族的历史都凝结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之中,从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中可以了解历史变迁的轨迹。因此,价值观念的冲突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其冲突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价值观念冲突是主体需要的冲突
主体的需要即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任何生活在世界上的现实的人为了生存或是更好的生活都会产生各种需要。这些需要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物质的需要即由于人是肉体生命和社会的动物,人有生命的存在所具有的所有需要,同时也包括为了保证物质生活而进行物质生产的种种需要。如人需要呼吸、睡眠也需要劳动的条件和场所等。又由于人又是社会意识的承担者,精神生活是人所特有的社会生存形式,所以人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需要,如情感需要。“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的高度,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把人的需要的对象物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把人的权利分为生存权、享受权和发展权,把人的活动分为为生存而斗争、为享受而斗争和为发展而斗争。”[1]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需要内容的概括看出,价值是对人而言的,都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或物质需要为前提。人们对事物关于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主体的价值观念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需要。每个人又都不只有一种需要,这多种需要就构成一个需要系统,一种需要的满足应该有利于其他需要的满足,这是由正确价值观念引导的。反之,一种需要的满足如果严重阻碍或干扰其它需要的满足就由错误价值观念引导的。这是单个人的或单个集体的多种需要之间的冲突,显然是一种“内部冲突”。此外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外部冲突”,即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冲突。这种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的冲突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价值观念的冲突。人的需要的背后都有价值观念的冲突,有什么样的需要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物质产品较为丰富,人们的物质需要能够得到较大的满足,物质需要的冲突相对减弱,那么相应的物质价值层面的冲突就会相对减弱。而人们所需求的精神产品的匮乏使得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精神价值层面的冲突愈演愈烈。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力发展经济,逐步缩小国内各地区差距,同时也在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物质匮乏和精神匮乏的问题,因为通过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也使人们既有物质追求又有精神追求,从而避免各种价值观念冲突的发生。
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主导地位的改变
社会上的价值观念从来不是单一的,它们总是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面貌。每一个主体,如国家,都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这个主导的价值观念会对社会文化体系起决定和支配的作用,对生活在社会中的所有的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它总是力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优势或获得权威地位,它往往担负着指导和评判人们行为的作用,希望能够引导和影响更多个体的价值选择,来达到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个体的思想观念高度一致,从而保证社会价值目标较顺利的得到实现,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2]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是社会集体的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这个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取消或祛除,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社会上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从不同的价值观念出发会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理解,从而使事物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就不能有多个或几个,而只能有一个,一个社会主体如果存在多个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这个社会就一定不会有一个和谐的状态和良好的秩序,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也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痛苦和煎熬。又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对世界作出不同的解释,从而引导社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然而“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想用自己的标准解释世界”[3],从而居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主导地位,价值观念的冲突就是争夺这个主导地位。“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4]“人们的观点和观念”就是指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那种价值观念。因此,每一次时代变迁的同时,主导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主导价值观念的变迁所采取的模式是取代模式。一种主导价值观念代替另一种主导价值观念往往是对原有的主导价值观念的否定,把社会思想的发展引向一个新的方向。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的目标就是引导我们朝着广大人们群众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它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深入人心,为人们所接受。在封建社会里,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地主阶级的价值观念,即“家族本位”、“家长主义”和“君主至上”[5]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只代表少数统治阶级人们的利益,只能把广大劳动人民引向社会的最底层,使穷人更穷,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难以得到保障,更无从谈起人民利益问题。因此,封建制度被推翻的同时,这种主导价值观念也被集体主义所取代。争夺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都处于这种境地中,如果不能否定现有的主导价值观念又与它在价值导向上不一致,那只能成为无人理睬的价值观念。
三、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主体生存方式的冲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主体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因此,主体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生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在不断进行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社会存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人们生存方式的多样化,在这些多向度生存方式的选择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如现今社会网络的发展与普遍应用,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网络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是以网络为主要生存空间,各种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与传统生存方式之间的冲突就导致基于网络文化基础上的观念领域的价值冲突如“网络霸权主义”与“网络民主主义”[6]。
在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要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生存?是以追逐利益为行为宗旨还是以取义为行为宗旨,是以他律为约束原则还是以自律为约束原则,是以循法为依据还是以重情为依据,以公平为原则还是以礼让为态度等等都是一些不可避免的选择冲突,这两种经济条件下的生存方式的冲突深刻体现了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的冲突的问题,即做“经济人”还是“道德人”的价值观念的冲突。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2]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3]兰久富.价值观念冲突的深层意蕴[J].人文杂志,1996,(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1995,7:240.
[5]李德顺.新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8).
[6]邬煜.网络文化中的价值冲突[C].价值哲学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03.
Analysis for clashes of value concepts
Li-Guojiao
(Marxism Philosophy,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150001)
Abstract:There are various value concepts existing in every society, which indicates various cultural traditions, living environments, life style, etc. of the society. Modern society is a society which fully develops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clearly it becomes a fact that there exists a diversity of value concepts, different value concepts will necessarily result in clashes while communicating and compet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is the main demand, dominant status and life style of value concept, showing its deep meanings.
Key word: clashes of value concept, main demand, dominant status and lif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