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思考

2009-06-13 05:52黄雁翼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题目读书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要做到三个“不要”:首先是“不要一头扎在课本内”。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也是在学习语文。当然,课本应当首先学好,因为“课本是经过精选的一课之本”。其次“不要一头扎在题海中”。怎样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呢?要做精选过的练习题,认真查找丢分点,总结经验,让自己每做一套习题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做很多重复又无效的练习,那是无用功。最后是“不要一头扎在课堂里”。不要闭门读书,要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比如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采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经典话剧可以多了解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参加作文大赛、辩论大赛等能增强语文综合素质。总之,学习语文,要重视自学。

一、学习语文的“十个思考”

1.课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窗口”,对一篇课文来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题目提示题材范围,有的题目概括主题思想,有的题目揭示文章的重点,有的题目间接地指出文章的思路,等等。

2.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个意图、宗旨、目的:或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彰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件事情,或是为了传授某—项经验,等等。总之,要让人知道它要说明什么意思,表达什么想法,反映什么意见,表示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的鲜明倾向。

3.作者是怎样博采、精鉴、严选和活用材料的?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使文章“言之有物”。作者写作,总要积极博采材料,认真鉴别材料,仔细选择材料,巧妙使用材料。

4.作者的思路怎样,课文在布局谋篇、组织结构方面有何独到之处?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使文章“言之有序”。文章的结构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结构应服从、服务于表现主题的需要,应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细细精读,逐段分析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课文在字、词、句、段,在表达中心、用词造句、标点使用等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传神之笔?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肤”,表情达意的“工具”。所谓“写作能力”就是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6.课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艺术特点?

写作各类文章,都离不开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这些方法运用得恰当,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7.编者选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任务是什么?

现行的课本编排,各册都有重点训练项目,编排又是以体裁或主题组成单元,单元中又有重点单元。自学课文,要瞻前顾后,上下联系,明确本课在本册和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

8.课文的重点是什么,是通过哪些重点段、中心句、关联词语来体现的?

分清文章的主干和枝叶。分清段落层次,弄清文章的结构,进而明确它的重点所在,抓住主干,剪除枝蔓。

9.课后练习如何处理,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课文后面有思考和练习,给自学者提供了提纲和问题,认真钻研课文及练习,明确设计这些练习的目的和作用。

10.学习本篇课文时还应读哪些课外书籍或篇目,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好语文重在“积累”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语文,建构成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

1.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

2.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3.多实践

“生活是个大课堂”,“万物皆书卷”,大家都知道,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语文试题多元化,我们要学好语文,再像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学语文的观念,才能把语文学活、学好。

总之,学习语文是慢功夫,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好语文,请从“积累”开始。

(黄雁翼贵州省赤水市第八中学564706)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题目读书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我爱读书
关于题目的要求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我们一起读书吧
追根求源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