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北省高中学段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课改。据了解,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2005年,江苏成为实验区。2006年,实验范围扩大到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省市,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格局。2007年秋季新学期,全国又有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等5个省市高一新生进入新课程实验。今年包括河北等省份的加入,使高中新课改实验省份扩大到20多个,而教育部要求是2010年前所有省(市、自治区)将全部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据悉,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新课改的变化
(一)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
新课改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基本理念,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二)课程设置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新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8个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有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8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或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每个科目设立相同主题若干模块。
(三)教材编排发生很大变化
新课改中,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材是全体学生必须研修的课程。选修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考试的需要而自主选择研修的课程。此外各个学校还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本校的现实条件,开设校本课程(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灵活地选择这些课程。三种教材构成了新课改的教材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满足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的需要。
(四)评价体系发生了变化
高中新课改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学生在所学的每一个领域,都要获得一定的学分。各个学科都有其相对的学分,除语文、数学、外语每科为10学分外,政治、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也有一定的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另外,高中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可获得2学分。根据河北新课改要求,高中学生每学年都应获得一定的学分,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在28学分以上,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二、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
新课改着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主张语言熏陶和语文实践。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在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面前,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更新知识和能力,要转换自身角色,要大胆改革创新。现在笔者谈一谈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语文素养
过去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几种技能,重在功用性,后来这个能力走上了狭隘的道路,单纯指应试高考的能力了。现在提出了“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模块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按模块进行设计,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形成两大模块。必修课程又分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等五个子模块,它们分别对应的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和第五册。这五册课本,学生要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选修课程为:系列1“诗歌与散文”, 系列2“小说与戏剧”, 系列3“新闻与传记”, 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
(三)学分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第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一般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这种学分考查方式比以往的“会考”更完善,更科学。
(四)必修课与选修课
必修课程新教材有5册,看上去比旧教材要薄,但是旧教材6册是三年的授课内容,新教材5册要求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并且,除了课文阅读鉴赏,还要完成写作、口语表达等课程目标。
高中选修课与大学选修课不同,内容可以是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外小说名作选读”;也可以选择一本书或某一个时期、某一位作者的著作,如“史记选读”“杜甫诗歌选读”。有的选修课,其内容实践性很强,可以到生活实践中学习,如“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课程。在开设选修课之前,学校教师会对学生的选课给予专门指导。
实施新课改后,高考试题会有相应的变化,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生活感悟与语言组织能力,高考的走向将更注重多元化、开放性。
总之,面对新课改的变化,同学们要转变学习观念,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发展,摒弃过去那种课上听老师,课下背笔记的被动学习习惯,主动将学习和自身思想修养结合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学有专长的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适当选择选修课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身个性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学习,以求全面发展。
(董丽娟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06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