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另一个汤显祖

2009-06-12 05:18孙惠柱
上海戏剧 2009年3期
关键词:边关杜丽娘汤显祖

孙惠柱

上海昆剧团的《紫钗记》,让我们看到了汤显祖的那个“梦”的味道很少、人间烟火气十足的另一面。

《牡丹亭》可以说是中国戏曲中最优秀的剧本。但若是人们因为喜欢《牡丹亭》,就以为中国古代女子全都像杜丽娘那样,婚前只能见到父亲(杜宝)和教师(陈最良)两个男子,只有做梦才能遇到从未见过的白马王子,那就太可怕了。《紫钗记》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霍小玉也是个富家千金(汤显祖特意替唐人小说和自己旧作《紫箫记》中的娼妓霍小玉改了身份),但这位好人家的小姐也可以在元宵节走上熙熙攘攘的大街去观灯,和萍水相逢的公子当面交谈——这又是一处重要的改动,原来的故事中他们是经人撮合的,现在则几乎成了自由恋爱,也没有父母横加干涉,二人欢喜成婚,比喜剧《西厢记》还要轻松得多。

不但霍小玉和李益的结合十分顺利,而且李益婚后赴京考上状元之后,也丝毫没有变心,他坚决顶住了卢太尉招婿的命令,因而被贬去边关。但到了边关以后,他还是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挫折,胜利完成任务。麻烦是在胜利以后。卢太尉强行要招李益为婿,两位主人公遇到了最大的危机,不过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因为有个来路不明的黄衫客从旁相助,霍小玉担心的一切全是误会,结局皆大欢喜。

如果说《紫钗记》反映的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的真实生活的话,那她们岂不是相当幸福,根本不需要像杜丽娘那样去死死生生?看来,只有这两个剧合起来,才能让人大致看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全貌。以前,我们把反封建作为主调,就把杜宝,陈最良当成了封建社会主流的代表,杜丽娘和那个“闹学”的春香俨然成了反封建的典范;现在各地兴起国学热,特别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个背景下,《紫钗记》倒是个更为合适的“教材”。“上昆”团长郭宇决定推出这个没有现成演出版可以参考的汤剧,显示的不仅是一个导演的勇气,更是一个文化领导者的眼光。

《紫钗记》一开场就是出一派喜庆的气象,各色灯彩表演为霍小玉和李益的相遇造足了气氛。二人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又落落大方地调情、相约。黎安与沈昳丽的表演十分出彩,在看惯了他俩的柳梦梅,杜丽娘以后,只觉分外清新可喜。李益后来被派到边关,这就给了小生黎安一个难得的充分展现阳刚之气的机会。黎安本来身有武功,但在传统的小生戏里很难有用“武”之地,李益这个被迫去当将军的状元角色终于让他过了把武将瘾——要是能多有些开打就更好了。黎安的才能在《紫钗记》中得以全面施展,从开头拾钗寄情的风流书生,到镇守边关的英武将军,最后是听到妻子嫁人后内心激烈冲突的成熟男人,一步步展现出角色的各个侧面。

相比之下,女主角沈帙丽好像没有黎安这么幸运,她的表演也很到位,但霍小玉这一角色的多面性不如李益。临近结尾时病中相思一场是她的重头戏,但这段戏一方面比较常见,另一方面由于观众全都知道李益对她的真情,误会很快就会解开,因而显得有点小题大做。看到这里,我突发奇想——如果大胆把《紫钗记》当作喜剧来处理,把开头紫钗定情时展现的基调一直贯穿下来,把霍小玉改为敢干嘻笑怒骂的喜剧性格,全剧是不是会更有意思?

猜你喜欢
边关杜丽娘汤显祖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边关月组诗
绥芬河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