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
美国经济学家给美国无效率的银行取了一个别名:僵尸银行,指这些银行毫无作用,危害市场,浪费纳税人的钱财。套用这一含义,中国资本市场上也存在着一批僵尸公司,中垦农业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00313,ST中农)就是典型。
只要有能量不相上下的大股东互相抗衡,上市公司的那些个猫腻就会大白于天下。ST中农从诞生起,就开始了大股东和二股东的战争。这场损人不利己的战争长达8年(2009年3月14日公告董事毕文军辞去副总经理是其中一个结果),代价是公司僵死,毫无经营能力,更无增长前景。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当初获得上市指标就是个制度性悲剧。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第一、二大股东之间的抗衡,使这家两度ST的公司在连年亏损之余,竟然保留着每股高达1.6元左右的净资产。8年前上市募集的资金共4.88亿,有3.23亿至今“躺”在银行,招股说明书中计划投资的6个项目,只有30万吨种子加工项目被投入了1145.37万,且所有项目都不符合计划进度。因此,这家毫无价值的公司还是个净壳,是很好的重组题材,时不时被各路庄家炒上一把。
ST中农的公司治理是个怪胎,公司治理结构成为大股东之间互相打击的武器。
ST中农2001年上市时,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农垦集团,二股东是江苏省农垦集团,前者有上市指标,后者有项目,一拍即合联袂上市,之后处处争斗。最终二股东2004年2月退出,新华信托接盘。新华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戴向东又与中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试图成为单一大股东。后戴向东与控股权失之交臂,从此大股东与新任二股东开战。
惨烈的战争是总经理缺位之争。2005年6月17日中农资源公告称不再聘任戴向东任总经理。实际情况是,新华信托提案续聘戴向东为总经理,被大股东否决;大股东提案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被新华信托否决。从此,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家公司竟然没有总经理,公司治理乱作一团。
更惨烈的战争是项目之争。在项目选择上,两大股东各打各的算盘,各拆对方的台。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大股东及其下属企业占款1.86亿;公司对子公司和大股东担保高达2.5亿,几乎全是违规担保。为解决欠款,在2006年12月1日的董事会上,中垦集团提出《关于建议股东大会通过中垦集团以资产和现金抵偿公司相关债务的议案》。大股东异想天开以坦桑尼亚资产作为抵债物,遭遇二股东方面的董事毕文军、戴向东、章恒埃的弃权票。二股东对于实际欠债额、抵债物信用均提出质疑。天知道,在眼皮子底下都亏损累累的经营者,怎么会在非洲成为精明的商人。
在2006年4月11日ST中农的股东大会上,大股东提出的包括《关于关联企业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清偿方案》共五项议案均未获通过。大股东子公司华垦国际一向靠ST中农输血,输血管道被切断。大股东也不是省油的灯,此前其已经阻击了二股东的项目方案。2005年,大股东调查了二股东的两份金融交易合同,认为有占用资源之嫌。
双方将公司僵死的责任推给对方,认为正是对方的掣肘,使公司处处输血,难以重生,难以并购。
毕文军在辞职报告中“声泪俱下”地阐述了辞职原因,报告点出了公司的沉疴:两大股东协作、改变公司的经营现状未能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公司第三届领导班子已于2008年6月15日届满,而目前这套班子始终没有改变经营现状,应当尽快换届。
不怕说狠一点,ST中农应该找到有能力的接盘者,让现任管理者出局或者退市,否则只会浪费社会资源,让公司的净资产被一步步全部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