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咏梅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调控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声乐艺术,作为单纯、不借助其他媒介而直接以人的器官进行表达的音乐形式,其心理操作过程和生理协调过程远比其他形式的学习过程要复杂得多。一位歌者,无论他的技能技巧和修养有多好,如果其本身的心理状态不好,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作品。有的学生一上台就紧张,恐惧高音唱不上去,原因多半是心理上缺乏自信。人的心理反映过程是多方面的,从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风格、色彩以及学习发声到声乐表演,处处都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歌唱的心理机能的认识
声乐教学中,由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采用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但不管怎样,都应该把建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原则放在重要位置。经验证明,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多肯定,多鼓励是培养学生确立自信心的一种有效途径。总之,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声乐这门艺术,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使声乐艺术进入更高境界。
1歌唱的心理机能的认识
歌唱的心理观念状态包括:较长时间起作用的对审美的追求目标、发声的观念,也包括当时起作用的临场心理状态。这个状态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心理观念状态有两个层次:一是深层次,指一个人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性格品德、声乐审美观等,这些已经相当稳定,对特定的动作已非常习惯,无需再做深入思考。二是浅层次,如精神紧张、精神放松、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在观念上受了一种新的观念的影响,对老观念有重新审视的动机,想学习一种自己尚未掌握的技术,但动作尚不熟练,新的条件反射尚未建立起来等等。浅层次的心理观念很不稳定,很快就会消失或转化为其他的观念和动机。深层次的心理观念和浅层次的心理观念可以相互转化,其实这种转化就是人类对某一领域规律认识的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他们之间有着很强的依存性,互为存在的前提,又依赖系统的整体。所以,健康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学好声乐的前提条件。
2、 歌唱心理状态的正确调控
⑴有目的地获得歌唱时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是学习活动的一个推动力,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明确,会加强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践表明,当建立了自信心,歌唱时就会无意识地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加强自我意识,调动自己积极兴奋的歌唱情绪,从而增强自己的表演欲,将“要我唱”的被动情绪变为“我要唱”的积极主动的歌唱情绪。当我们有了良好的心态后,还应注意加强自身的意志,艺术的道路总是充满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它。
⑵建立正确学习声乐的思想方法。凡卓有成效者,除了具有学习声乐所必须的条件外,无不具有良好的思想方法,这就使学生能全面地、辨证地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学习。要运用辩证法的思想观念掌握声乐技巧。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统一,最终目的是要求歌唱时技巧的娴熟,音色自然,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累才能实现。
⑶训练声音技巧时,不要单一地训练发声器官,要运用想象和记忆等心理因素,帮助学生达到生理上的协调。当思维的根据是正确的时候,生理部分就会同样正确地反应和调解自己,所以首先要在思想上建立信心。
⑷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个性。在上课时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要集中注意力,把老师肯定的好的感觉记住,以便课下大量练习巩固好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好的发声感觉。
二、歌唱的心理机能在演唱中的具体体现
1、歌唱时声带正确工作的感觉与调控
声门状态从听觉上判断,最粗略的感觉表述是结实和空虚的关系。我们在听人唱歌的时候有这样两个极端状况:一种是气漏出去的过多,声音反倒较少,给人的听觉上一个空洞的印象,我们称这一种为气大于声,简称“空”。另一种声音很结实,但有一种气息不畅,憋住的感觉,旋律失去了流动感,像液体快要凝结成冰,我们称这种为声大于气,简称为“凝”。这两种情况都是发声效能低下。前者是声门开得过大,呼出的气息都浪费了 ,只有很少的气能变为声能。后者因声门闭合力过大不得不用很强的气息冲开它,使声带振动,声门感到气的压力过大,会唱得相当辛苦。良好的声气关系称做声气平衡,在气的动力作用下恰当闭合的声门充分振动起来。我们的听觉感到了优美、良好的音色和流动、舒畅的音乐进行。歌手自身也感到一种既用上了力,又不吃力的平衡感,这种状态我们简称为“平”。总的来说是要声气平衡达到发声的高效能,在整个音域上达到这一点除了和别的发声要素的正确状态相配合外,声门状态要从低声区、中声区到高声区随着音高的变化进行以上的动态调整。
2 、歌唱中正确的喉咽形态感觉与调控
在歌声制作系统中,中心区域或中心环节就是喉、咽形态和声门状态。首先,声门是作为动力的呼出气息和声源振动体的作用点,就像提琴的弓和弦的接触点、锣锤和锣面的接触点一样至关重要的部位。其次,人声似一只管乐器,从喉到咽是一条管道,这个管道还有两个开口和口腔、鼻腔相通,声带的振动和喉咽管的共鸣有最密切的关系,它最贴近声带,它和声带联合振动的效能如何,是引起其它共鸣腔发生振动的关键因素。所以说,声门状态和喉、咽形态是歌声形成的中心环节。人体乐器的复杂性之一就在于它的可变性,而声门和喉、咽部恰恰就是变化的机率和可能性最大的部位。称喉、咽为形态的要求是在特定的风格限定下的歌唱中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安放位置,像人工制成的乐器那样稳定。我们歌唱中通过打哈欠把喉咙打开,喉头放下,并用相对的劲保持住这种状态,能够让气息通畅、均匀地与声带协调工作。
3、歌唱中口腔的正确状态与调控
口腔有三个功能:它既可以是共鸣腔,也是可以传声的喇叭口,又是形成语言的主要部位。他的状态包括上下腭的动作造成口腔的不同开度,双唇的动作和形态,舌的动作及摆位等。这些动作决定口腔三个功能的发挥状况。鼻腔及鼻窦基本上是不可变的共鸣腔,它参加共鸣腔的多少取决于喉、咽共鸣的强弱,也决定于软腭和中、上咽缩肌配合造成的口鼻通道的大小和喷口的角度。口腔在做语言动作的时候,要注意把生活中的语言动作提高到歌唱夸张的层次,也就是说口腔的语言动作不能过分用力,要松开牙关,打开喉咙,声带关闭,用气息来咬字传声,切忌不能用喉部肌肉去咬字发声,因为这样会引起了舌骨上肌群的紧张僵硬,喉头极易被提起,会引起舌根的压迫不能充分打开,声带不能正常工作,稳定的喉咽状态也容易被破坏掉。
4、 歌唱中呼吸器官的状态与调控
鉴于歌唱的需要和人的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使用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是最佳选择。其要点是:
⑴口、鼻同时吸气,吸气的同时打开声门做到良好的喉、咽形态。
⑵吸气的同时两肩放松、打开,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全面扩张胸廓,横膈膜下降引起肺部内气压下降体外空气顺呼吸道深入,使肺随着充气向下以及向四周膨胀。横膈膜的下降也引起腹压增高,上腹部向外隆起,腹直肌和腹内斜肌提高了张力。此时小腹和腰、背的肌肉也间接地支持这个吸气完成的态势。
⑶呼气过程的开始也是歌唱过程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种力量的协调动作:①吸气完成时产生的肺部、胸廓、横膈、腹肌的回弹力。②呼气肌群使胸廓恢复吸气前原状的收缩力。③吸气肌群在呼气肌群用力时保持一种小于呼气肌群的均匀的对抗力。④声门靠拢振动产生的均匀的挡起作用。⑤歌词中声母辅音的阻气力量。
⑷演唱时的呼吸支持力当中,小腹也是参与的。他不能松懈,必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弹性。它的作用在于支持中腹部和横膈,在呼气时维持腹压,而腹压又支持了横膈和胸廓呼出气息的力量。在一口气唱一个长音符或唱一个长句时,演唱者在气息消耗近半时,主动地想着保持胸下围和上腹部的膨胀的状态,小腹就会向上、向内收缩以维持胸腹的弹性和压力。特别注意不要改变身体的正确姿态,不要扣胸、曲背,在胸腹的协调配合下,到长音的最后一刹那,声音都不会改变它的竖立感和在呼吸支持下的弹性。
综上所述,人体乐器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和交叉的。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技巧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多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机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体乐器的基本构造并把握住其特点,从而提高声乐演唱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