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群体协作的课程化研究

2009-06-10 05:30宫甜甜任秋丽梁玉玫黄翠银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小学生

宫甜甜 任秋丽 梁玉玫 黄翠银

摘要 群体协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培养小学生的群体协作能力是时代提出的需求。针对小学生群体协作的现状,对小学生群体协作的课程化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其意义,设计并分析其课程组织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小学生群体协作课程化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群体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群体协作;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22-02

Study on Group Cooperation Course of Pupil//Gong Tiantian, Ren Qiuli, Liang Yumei, Huang Cuiyin

Abstract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the study .In contemporary times, it is a requirement to foster pupils group collaborative ability. The theme is about that pupils group collaborative curriculum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pupils group collaboration. Through on its significance, Designed and analyze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its curriculum as the basis for that the theme propose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pupils group collaborative curriculum and it had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pupils group collaborative ability.

Key words pupil;group collaboration;cours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在小学生身上凸显一系列的问题,如娇气、缺乏集体协作精神等。如何帮助当代小学生发展其合作技能,克服自身的缺点,这不仅是教学中应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对在校期间以学为主的绝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根本没有时间和同学交流沟通,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学与群体协作能力培养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使小学生的群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所谓群体协作的课程化,即充分挖掘和强化学科教学与群体协作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着力使教学带有群体协作的方向和目的,淡化教学与群体协作的界限,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一对多、一对一的指导,加之师生平等、自由的良性互动,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的过程,自然而然地与同学进行群体协作行为,从而具有一定的群体协作的体验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1 小学生群体协作的课程化意义

1.1 与国际、国内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契合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21世纪学习的4大支柱[1]: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协作;学会生存。认知、做事、协作与生存是未来新一代适应社会所必需的4种基本技能。认知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做事是能力的外在表现;协作是完成工作的方法;而更好地生存则是最终要实现的目的。由此可见,协作是整合认知、做事与生存的有效方法。

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鼓励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提倡自主、探究与协作的学习方式,将协作学习的理念引入基础课程改革,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

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现在都很重视与人协作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任何一样工作都不可能靠“单干”,需要与他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根据我国教育现状以及教育体制,应该从小学生身上抓起,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群体协作的能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1.2 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能力养成,是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小学素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全面的基础文化知识,而且更要具有适应未来各种挑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实施群体协作的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群体协作的技能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群体协作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是它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两者在本质上不谋而合。

1.3 与探索性学习相契合小学生群体协作课程化,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的群体活动与相关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其群体协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展群体协作训练,并非独立、完整的群体协作活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群体协作训练,主要还是一种探索性学习,其核心是抓住与某学科相关的活动,强化协作训练,使学生获得相关体验,强化协作意识。

探索性学习与群体协作的课程化有着相似的特征,就过程和结果而言,两者都更注重过程。探索性学习是学生以探索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群体协作的课程化则试图让课程教学成为训练学生群体协作素养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过程。

2 小学生群体协作的课程组织结构

理想的课程组织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理想的课程组织,就没有教师的有效传授和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一般来说,课程具有4个定义[3]:学科和学科内容、学习者的经验、目标、有计划的学习机会。这4个定义在课程规划组织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而课程的组织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根据群体协作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意义,教师在组织课程时应该明确学习对象、学习环境、课程目标、学习结果,学生、教师及参与者的作用,时间和空间、评价标准。

群体协作的课程组织过程与组织结构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避免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采用的课程模式是微型课程,它是针对某一概念或者主题而设计的课程结构,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能够及时吸收最新的知识,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问题。微型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其课程内容偏重于生活性知识,要求联系现实,教师承担知识的启发者角色,学生扮演的是知识的探索者角色;而且微型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学会学习,学习策略讲究自主探究,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具有高度的自由。

以小学生“画画”一课为例,谈谈群体协作学习的组织,共分4个步骤。1)确立教学任务。首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课程的分析和处理,确立教学目标与任务。2)组内协作。每个成员遇到困难时,要先向小组其他同伴请教,不能解决时,再向教师求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设计的任务开展学习,进行互帮互助,共同提高。3)组间协作。在网络教室的环境下,采用“友情评价”等方式加强小组间的联系与协作。如通过网络互赠用Word设计的“友情卡”来进行交流,对优秀的作品实现全班共享等方法,达到学习的进一步升华与提高。4)师生协作。教师充当指导者,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其他组完成的任务,在成功处找不足,以求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3 小学生群体协作课程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小学生群体协作的课程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真实的体验,来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态度以及学习者的协作技能与社会技能。因此,其教学要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综合性,往往采用活动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课程目标。群体协作课程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3.1 交流通过交流来认识和体验他人的生活态度、道德意识,从而实现相互间的沟通、理解和谅解。教师通过组织各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的越多,越易于产生移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责任,从而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展开群体协作。

3.2 友谊和凝聚力友谊是代表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很重要的人际互动;凝聚力是指团结、联合与坚持在一起的状态。有凝聚力的群体成员一起工作时,齐心协力、彼此信任和支持。当群体成员认识到别人对他们的意图是支持和友善的时候,群体凝聚力就会逐渐地发展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及活动,以促进学生间的友谊和群体的凝聚力[4]。

3.3 期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期望是对另一个人将会在特殊的环境中怎样行为的预言。群体行为的推动力来自每个人的动机和意图,也来自群体其他人反过来会怎样反应的期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这个方法来提高学生间的期望值,从而提高他们的群体协作能力。角色扮演的顺序一般是:选择问题;热身;通过解释情境、描述参与角色以及解释观众的角色确定演出的阶段;表演;分析和讨论;评价;重新表演;概括一天的课程。

4 结语

小学生群体协作训练进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并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文只是提出相应的课程组织及其策略,并没有具体实践,至于效果如何,还需要具体实践才能获得相关经验。当然,要使小学生群体协作的课程化达到理想的境界和效果,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合作研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从书:教育——财富隐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吴也显.教学论新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李蓉.情感教育的课程化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

[4]Schmuck R A&Schmuck P A.班级中的群体化过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