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泉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山东 肥城)
[摘 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性格放在首位,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性格的重要方面。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性格放在首位,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性格的重要方面。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还远远没有解决。比如说,人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计算机老师则更是如此。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受到培养和教育。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要做到“于无声处”寓德育于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其生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一、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领域,国外厂商云集,各种洋品牌的软硬件产品充斥市场,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将我国古代、现代有关信息技术的发明及重要成就及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早在13世纪,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 2002年8月,“龙芯一号”通用中央处理器完成物理设计,初步功能测试取得成功,结束了我国IT业“无芯”的历史。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正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二、时常灌输科学态度教育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同学做作业时由于机器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文件的破坏,不是把情况如实向老师反映,而是擅自拷贝其它同学的作业,以求蒙混过关。为此,一方面,对这两位同学提出严厉批评并要求重新做好作业,从根本上杜绝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另一方面,我们以此事为例,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是应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同时,还教育学生,计算机课上教的复制拷贝知识是让大家用来提高工作效率,而非用于投机取巧,要明白“知识要用于正道”的道理。
2.理论联系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培养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的学习入手,注意纠正学生中易出现的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是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仅仅对动手感兴趣,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无用。
3.勇于探索。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不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或上机实验,鼓励学生进行不懈探索,寻求答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的习惯。
4.刚毅顽强。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感到无从下手,上机时手忙脚乱。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导他们不断尝试,培养学生刚毅顽强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方法论教育
不论学习什么,掌握了科学方法,就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工具。
1.根据教材选定科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设计、选定相应的科学方法。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时,先让学生对计算机实物进行观察,对CPU、内存、硬盘等的位置及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把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抽象成示意图,讲解其工作原理。这样,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论,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具有新鲜感,如用“画笔”程序绘制美丽的贺卡,用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等,学生的创造欲得到极大激发。
3.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些知识比较抽象,要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例如,对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思考、学习,其抽象思维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将哲学的观点用于知识的学习中的好习惯。
四、人格教育
人格亦称个性,是个人所有比较稳定特征的总和(包括行动、认识、智能、思想、情绪、气质和道德等)。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全的人格,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他们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学会做人的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精神。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能的。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天才,某某某是大白痴”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它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们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全班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3.培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不敢独立操作,总是要等待别人指点帮助。这时,教师就要利用上机练习的机会,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尝试,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消极人格,逐步养成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
4.发展辨证思维,提高鉴别能力。“上网学习”在我们学生当中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有很多不良信息便通过网络方式泛滥。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看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例如,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上网该不该提倡”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些学生认为中学生上网会荒废学业,影响学习,不应提倡;另外一些学生认为中学生上网能开阔视野,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应该提倡。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并不是水火不容。辨证地看这个问题: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资料,但是上网不能沉湎其中,更不能浏览不健康网页。类似的讨论可以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
五、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硬盘杀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作为使用计算机的我们,也必须加强防范意识,随时注意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上网浏览时,不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或电子邮件;不随便与其他人通过软盘或光盘交换数据;定期用杀毒软件查毒,养成用杀毒软件定期检查系统的习惯;安装病毒监控软件,时刻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不向他人透露自己计算机上相关注册信息和密码,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习惯,等等。
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已于1991年10月1日开始执行),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有心栽花花满枝”,我们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做有心人,只引导而不强迫;只促进而不代替;只给予良好环境和条件,而不拔苗助长;只观其素质特长、因势利导,而不任意摆布;只以示范要求、说理、鼓励、表扬、诱导、尊重为主,而不以批评、惩罚为主,更不数落、耻笑、打骂和放弃,千方百计地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会让信息技术在教育这块沃土上遍开德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