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毕奎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呢?
一、引入网络媒体,诱发自主热情
网络媒体资源具有大容量性、集成性、开放性的特点,凭借信息表现技术的优势,能够起到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能用“时间跳接技术”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揭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因此,网络媒体引入课堂,已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例:在“垂直与平行”一节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在课前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索有关“垂直与平行”的知识,如“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画法、区别和联系”等等,从而更好地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教学中,充分运用媒体课件展示“垂直与平行”二者的关系变化。实践表明,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入开放性的网络媒体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发展与情感激励,而且深化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自主空间,引导探索学习
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思考,而且有利于教者自身的教学反思,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1.鼓励质疑,发现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学生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充分体现了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向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的转变,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激发思维,启迪智慧。例: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者出示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找出图中的已知条件并学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在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问题。如此安排教学,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一种强加的负担,而成为一种学习的快乐,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获取信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思维,发现规律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教学中充满规律。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击中学生思维的燃点,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刺激,才能迅速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不断发现规律,实现静态的、内隐的数学规律向动态的、外显的探索性的数学规律的转化。
例:在“加法交换律”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规律,笔者创设了“加法宫殿”运砖的情境:每组有上下两个加法算式,区别在于调换了加数的位置。要求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砖头”运到相应的地方,学生兴致勃勃地一块块“运砖”。此时教者再次设问:“除了一块块地搬以外,如何搬才能又对又快呢?”通过引导观察、比较,同学们很快就找出了前后两道题的关系,获得了简单的数学规律:“可以上下两块一起搬,因为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实践表明,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者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探索效率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能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说”的环境,使学生变“听众”为“主人”,从而使在学生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例:安排学生探讨“6+8”的计算方法时,教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1)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好具体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认真梳理自己的思路,积极组织语言,整理表达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准备。(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交流探讨。(3)整理讨论成果,全班汇报交流。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内尽情“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算式,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共同得出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天空中不断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宝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初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贺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李建彬.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N].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7年
作者单位:区方巷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