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萍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张家港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在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强大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弄清外汇储备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对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汇储备 贸易顺差 人民币升值
进入新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06年10月,外汇储备一举突破了10000亿美元;2007年底,外汇储备已经高达15282.49亿美元。截至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额再创新高,达到18088亿美元,外汇储备如此快速的增长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极为罕见。
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过快的增长势头,已经给人民币造成了很大的升值压力,并且由此带来的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问题,对我国今后经济良性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主要原因
1、进出口贸易长期顺差
自1994年开始,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2007 年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最主要的原因。
2、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再加上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等一系列因素都促使了外国投资的增加。我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2007年,FDI已经超过了800亿美元。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年来,资本项目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度逐渐上升。
3、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各种投机资本大量涌入
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使得大量国外短期投机资本绕过资本管制进入我国,导致该国资产价格出现大量泡沫。这些投机资本不仅可以享受货币升值的收益,还可以分享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年底,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这些短期投机资本当中有很大部分转为央行的外汇储备。
二、巨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1、过多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了持有成本,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外汇储备过多,国家储备资产管理承受的风险就会加大,主要表现为承担巨大的利息损失和储备缩水。我国的大部分外汇储备资产是以国际商业银行存款和美国政府债券形式持有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收益率远低于国内的平均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而持有借入储备的融资成本高,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每年还以高成本从国外大量引进外资和借取外债,其潜在的损失是明显的。
2、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目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加剧我国的经济失衡。近年来我国基础货币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大幅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使得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加上衍生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外国投机性资本进入的力度,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2008年上半年新增外汇储备2806亿美元,就造成基础货币净投放将近1.9万亿人民币,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
3、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央行为了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从商业银行回笼资金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等手段都是围绕对冲外汇占款展开,使央行货币政策陷入了被动。在目前状况下,央行必须同时应对外汇储备扩大、汇率相对平稳和流动性过剩等几个目标。由于目标之间相互制约,不具有兼容性,因此,单一的货币政策已难以同时实现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政策目标,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4、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大量外汇储备导致央行巨额人民币的释放,央行票据的调解作用受到限制;高额外汇储备存在机会成本和贬值风险。人民币升值后,在目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时期,国内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内外价格同时上升的压力,这就使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
三、改善我国高额外汇储备负效应的政策建议
1、调节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减轻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压力。
要调节贸易顺差。通过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让企业承担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措施,来调整和减少低效(微利)商品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进口,这样既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解决结构性的商品缺口,又能缓解贸易顺差的增加,从而减缓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要适当控制外资流入,减少资本项目顺差。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调整外资的结构;引进外资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延长产业链的企业;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领域,给民族经济留出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
2、采取多种措施,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这是化解外汇储备过多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和居民的储蓄,这不但会增加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财富,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经营持有的资产规避市场风险。
3、进一步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保持储备资产多样化,化解部分风险。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60%~70%是美元资产,而近几年美元对世界各主要货币持续贬值,已使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为避免这种损失,就应适当减少美元储备,扩大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外汇储备的份额。另外,也可将巨额的外汇储备中一部分的美元资产转换为黄金储备来改善外汇储备结构。我国外汇储备虽然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但黄金储备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采用的3%~5%的标准,增加黄金储备,能够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的战略结构,缓解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
4、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创造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
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可以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原油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来支持科研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交流或培训的经费,或者用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顾问等等。此外,还可以部分储备进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某些救济。这些领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长治久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念鲁,重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2.李昱平等,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及其应对之道[J].《中国金融》2007年第3期
3.周莹莹、刘传哲,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J].《浙江金融》.2008年第4期
4.杨建莹,热钱,热钱?热钱!.《金融时报》[N].2008年7月
5.谭小芬,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J].《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