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江
目前高职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体育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2)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多;(3)考核不认真只求及格;(4)主动参与帮助同学少,课外活动较少参与,没有喜爱的运动项目;(5)怕出汗,怕脏,怕累。女生的表现尤其明显。
一、思想上转变女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不少家长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而且女同学普遍存在着怕脏、怕累、怕晒、怕出汗、害羞、胆小,以及因生理周期产生的不适等多种原因引发的厌学行为。以上这些现象都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认识,对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首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特别要注重与她们联系密切的作用。
二、结合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1、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崇尚流行,喜欢新奇事物。根据这一特点,在每堂课中可以穿插音乐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一堂800米测试课中,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都不愿意做准备活动,认为做完准备活动后会跑不动,在给她们讲解完做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后仍不能激起她们的运动热情。
2、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注重实效性,学生也不例外。她们不管学什么或做什么都要问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学。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一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们要讲清所学内容的理论基础、对我们身体机能的锻炼价值以及它的实用价值。如:支撑跳跃中的侧腾越,它对我们女生的薄弱环节,肩关节及上肢力量有锻炼的价值,同时也培养我们跨越障碍物的能力,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有一种逃跑的本领。其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适当的教授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识。
3、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教师来教,学生只是单一的模仿学习,缺乏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我认为新的教授方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相互教相互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真正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及技术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友谊、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如:在前滚翻——肩肘倒立——单肩后滚翻——跪跳起这一套技巧动作的教授过程中,在完整示范后,我们可以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学习技巧动作有什么样的好处,锻炼了我们哪些方面的身体素质。这样我们便首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的去接受老师所教的东西。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首先从理论上了解该技巧能提高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减缓晕车、晕船、晕机;提高血液循环的调节功能;改善呼吸机能;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稳定性等等的身体素质。在这样一个过程后我们再进行单一动作的教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动作要点及要求,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讲清如何保护帮助。
三、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及考评中教师都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如:在侧腾越的教学过程中,素质好胆量大的学生,掌握动作快,动作质量也不错;而那些体质差、胆量小、相对较胖的学生,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素质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动作质量。对体质较差、胆小害羞的学生降低要求,多予以关心和辅导,在帮助下让她们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并对她们微小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与此同时,可以组织小组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练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同学的相互帮助和鼓励下,练习积极性和动作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也有不足之处。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排球;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有的喜欢羽毛球;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宽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很难做到;承认不足,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才最重要。
总之要激发高中女生的体育兴趣,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从思想上转变对体育的态度。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学习体育的氛围,激发她们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人体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2]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