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09-06-07 08:29魏运膑
新课程·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性交流数学

魏运膑

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且主动全面地发展。怎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一、教师要有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2.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

3.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4.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都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二、把握时机,促进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 但并非多多益善。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展开交流合作呢?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

2.在教学重难点时组织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重点、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问题的选择要利于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问题涉及诸多因素,而个体思考却很难考虑周全,这时组织恰当的合作交流,使思维发生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往往使教学事半功倍。

1.问题具有挑战性。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本身就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到结果,那就没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若再留出较长时间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互相说一说。这些工作都会流于形式,同时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至少这个问题对个人而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学生才会有强烈的合作欲望。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若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将是积极的,尤其对那些正陷入困顿的学生,可能会从别的组员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茅塞顿开。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对问题本身没有弄清楚。在共同分析问题、不断发问、相互交流中,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明晰,再加上教师参与过程中适当的点拨,会使问题相对个人解决要容易许多。

2.问题具有开放性。近年来,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它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者的重视。正因为开放性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样,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全面,使得问题解决无处着手或进行不下去,即便提出一个解决策略,也可能因为不同学生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的不同而思路完全不同,甚至产生不同的结论,而他们可能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很有道理,进而形成争议。这时候,他们迫切需要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在给别人讲解并不断有其他组员的提问中,他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和彼此观点的碰撞下,有争议的问题将会越辩越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3.问题具有探究性。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另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检验、总结概括、整理结论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在“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探究性问题带有很强的综合性,最能体现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组得到任务后,他们先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必要时还要进行角色分工、任务切割,最后在论证整合各自的结论后提交报告。如果需要,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得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在这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技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总之,合作学习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互说想法,往往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性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