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校园“怪现象”

2009-06-07 10:54
天津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怪现象圆珠笔道德教育

孔 波

“我,一名原本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却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而在全校出了名。随之发生的一桩桩事,让我烦恼不已……

“上周,我的一篇作文获得了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我自然感到特别高兴。一开始,同学们纷纷向我道贺。我想,这是件好事,说明我在同学中受到了重视,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定的威信,但后面的事是我意想不到的……我们班有一条老规矩:比赛得奖的同学要‘请客。为这,我可没少花钱!另外,感情好一点的朋友还要单独送纪念品,这对囊中羞涩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得奖之后,我终日惶惶不安,唯恐一不小心得罪了同学、朋友。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段日子,可到了发奖(本校的奖励)时,我又一次遇到了痛心的事。我的奖品——六支圆珠笔和一本大词典,惨遭‘劫难。我刚拿到圆珠笔,同学们就一拥而上:‘给我一支圆珠笔!‘我也要!不到一分钟,本属于我的圆珠笔就被大家抢光了。抢到了圆珠笔的同学高兴得手舞足蹈,没抢到圆珠笔的同学反倒埋怨起我来了,说我偏心,威胁说以后再不和我玩了……那本崭新的大词典也遭了殃,被观赏者传来传去,我拿到手里时已经被弄得又脏又皱。我不明白,为什么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变得如此不文明?”

读完这篇日记,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学生获了大奖的确可喜可贺,可这种变味的祝贺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学生们到底怎么了?其实,发生在校园里的“怪现象”,绝不是仅此一例。

一、校园众多“怪现象”

金钱至上——不久前,学校召开了表彰大会,对上学期被评为“三好”、“优干”、“标兵”以及在某些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予以奖励。会后,我却听到这些“好学生”一连串的抱怨:什么“‘三好、‘优干和‘标兵,付出的劳动不同,奖励也不应该等同”啦;什么“奖支钢笔是废物,奖钱才实惠”啦;更有甚者,竟把奖状揉成一团随手扔掉了。在他们看来,“奖状不如奖物,奖物不如奖钱,钱少不如钱多”。

浪费有理——中小学生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非但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做法,反而崇尚这样一种逻辑:浪费有理。“饭菜味道不好,咽不下去。”“反正我是付了钱的,不合胃口就扔掉,何错之有?”在一些学校,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开学初,文具店的生意奇好,学生们纷纷换购新文具(旧文具还能使用),理由如出一辙:“我们就喜欢花样百出的新款。文具过时了就换掉,何错之有?”

“请客风”盛行——一股“请客风”正在校园蔓延,入队、入团要请客,评上“三好”、当上班干部要请客,考试、竞赛取得好成绩要请客,过生日自然也要请客。如此破费是为什么?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解释:“这是时尚!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豪爽、够朋友,请客送礼是在衡量友情的深浅,这是潮流!”

“荒唐证书”泛滥——“整人许可证”、“网恋许可证”、“光棍证”等,这些看似荒唐且充斥着暴力、成人化色彩的另类证书,在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流行风。

“追星族”增多——学生们喜欢上了各种“明星”:体育明星、歌手、演员……无数耀眼的“明星”令学生目不暇接,“明星”的生活也成为学生课下议论的焦点。周杰伦、王力宏等演艺界明星早已取代文学家、科学家,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新时代偶像。

“灰色童谣”兴起——在当今校园的某个角落,你会听到一些极不和谐的声音:在操场上,有学生跳皮筋时的特殊“伴奏乐”;在教室里,有学生之间的特殊玩笑话。这些特殊的“伴奏乐”和玩笑话,尽是不堪入耳的“灰色童谣”,它们已成为严重侵蚀学生心灵的“精神鸦片”。 “灰色童谣”大多改编自流行歌曲或唐诗宋词。比如:“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调”,“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读书苦,读书累,读书不如把觉睡”……这就是流传于学生口头的校园童谣,其低俗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实在是让人触“耳”惊心。

二、令人深思

21世纪的中小学生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小学生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拿旧的标准来衡量一代新人,但根本的东西不能丢!校园“怪现象”反映出学生价值观和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偏差。

学校道德教育缺乏深度。学校道德教育缺乏深度是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追求分数的价值取向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许多教师、家长把“学习好”看成是学生成材的唯一出路,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的冷落,学业的无望,使“学困生”破罐破摔,于是厌学、辍学现象屡见不鲜。相当一部分学生重功利价值,轻精神价值,做事讲价钱、谈报酬,见到麻烦事就躲。学生中谈崇高理想的少了,“讲实惠”的多了,常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

家庭道德教育缺乏信度。家庭道德教育缺乏信度是学生出现不良价值取向的直接原因。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只关心孩子的身体,而忽视道德教育。一些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造成家庭成员关系疏远,感情出现隔阂。一些家长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负担而产生逆反心理。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家长的不良言行给是非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家长只知道溺爱孩子,不但没有让孩子懂得感恩,反而丧失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这都严重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社会道德教育缺乏力度。社会道德教育缺乏力度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各种不良思想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不少学生看到有的企业家、商人文化程度不高,却成了“暴发户”,便产生了失衡心理,觉得“读书无用”。网上的不良信息也逐渐模糊了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血腥暴力内容、淫秽色情信息,对自控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灵危害。中小学生正处于道德、信念、理想萌芽时期,社会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宣传力度不够,易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颇和动摇。

三、给校园“怪现象”敲响警钟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减少校园“怪现象”的发生呢?笔者认为,正确价值观的教育要向家庭、社会延伸,为学生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一致的教育氛围。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首要前提。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言行,什么是错误的言行;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热爱教育事业,强化德育责任,提高德育实施能力,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奠定基础。

优化家庭道德教育艺术。纠正错误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家长不要以“唯利至上”的金钱观、价值观误导孩子,要保持清醒头脑,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克制各种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言行,避免家庭中的精神污染;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学校要全心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庭精神生活充实、高雅。

丰富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发优秀道德教育资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对话、交流,说理、疏导等多种渠道,直观、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文明行为习惯。道德教育活动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向英雄、模范、志愿者学习的活动,加强心理辅导与行为疏导工作,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讨论、演讲、辩论、“结对子”活动,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调适能力。道德教育活动应与校风校纪校规教育相结合,抓好道德行为训练。分层次制定出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德育基地为依托,充分挖掘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德育情境,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道德教育活动还应与优化校园内外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提倡使用文明用语,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各种校园“怪现象”的出现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可削弱,尤其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切不可只把道德教育“挂在口头上,搁在书本上”!

(责任编辑邓蕙)

猜你喜欢
怪现象圆珠笔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圆珠笔里隐藏的高科技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圆珠笔打造弹珠机
圆珠笔的发明与发展
圆珠笔的发明与发展
身边“怪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漫谈校本教研“怪现象”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