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设为什么那么难

2009-06-07 10:54
天津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升学生源竞争

张 景

学校特色是各个学校的建设目标之一,可学校同质化现象又是如此突出,言其千校一面也不为过。德育向管理要质量,教学向时间要质量,体育向运动队要质量,美育向特长生要质量,成为许多基础教育学校的普遍模式,特色鲜明的学校可谓凤毛麟角。

学校的特色建设究竟难在哪里?

特色建设,学校需要具有主体地位,需要办学自主权和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但是,目前许多学校身上还绑着一道道无形的“绳索”。

单一目标引领趋同。基础教育的本质职能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外显任务却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满足高一级学校的生源需要成为基础教育的唯一取向。单一目标的引领自然导致学校的同质化。

“指挥棒”指向趋同。任何社会团体、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不能不受社会评价的引导。中考、高考作为基础教育事实上的终极评价和“指挥棒”,虽力求体现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但因为惧怕社会腐败损害教育公平而不得不实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录取政策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许多学校便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变成了实际上的“分数第一”甚至“分数唯一”,“指挥棒”也随之异化。

升学竞争压向趋同。由于高一级学校招收学生,既有同质性又要分成三六九等,升学竞争成为必然。升学竞争一方面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像商家追求超额利润,把学校卷进了身不由己的螺旋状态:谋求竞争优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竞争激化、压力增加→加力谋求竞争优势……竞争的螺旋不断上升,一切能够取得竞争优势的理论、措施也被一步步推向了巅峰。

学校管理捆绑趋同。凡是管理就要运用管理措施。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学校使用的主要措施是制度规定、检查督导、评先评优等。这些措施一面是规范办学、避免腐败的得力举措,另一面却是束缚学校自主权的“镣铐”。学校自主权“被锁住”,学校特色也就随之“被统一”了。

秋风可以吹落残叶却无法撼动根深大树。客观因素再强大也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且外因作用于不同的内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要做一个优秀者,变“促同”的强大外力为“促特”的巨大动力,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育人树人的根本,是特色建设的基石。学校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定不移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色建设就有广阔的天地。人的特长和潜质多种多样,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各有不同,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就有多种选择。不同学校做不同选择,各个学校的特色就形成了。

其次,要敢于走自己的路,不畏“浮云”遮望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每个学校都无法回避。但是换个角度,教学质量还存在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以升入重点学校的比率为唯一标准,就只有一种质量;以升入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比率为标准,就有多种质量。一个“生源三流”的学校,如果企望用升入重点学校的比率与“生源一、二流”的学校对决,何时才能形成特色?与其当别人的“尾巴”,何如选择德育、体育、美育或较低层次的升学目标来突出自己的教育教学强项?这并非没有可能。我国一些原本薄弱的学校成为社会欢迎的“热门”学校,基本经验也是根据自己的生源状况确定培养特色、升学层次目标和教学方式。

如果陷入传统认识的怪圈,认准成绩优秀就是智力发展,认为时间就是质量,那只能去和别人拼时间、比刻苦。如果跳出这个怪圈,看到成绩优秀并不完全代表智力发展,而智力发展必然取得优秀成绩,从而把教学重心从提高考试成绩转到开发智力、培养特长上来,这样,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将是特色建设的沃土。如果既选择与生源状况相称的培养方向和升学层次目标,又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特长,那么,一切“浮云”都将散去,每个学校都可建成独一无二的学校。

建设学校特色,既需要社会为学校创造适宜的环境,更需要学校做“大树”。面对“浮云”,不消极等待,不随波逐流,也不怨天尤人,而是担当责任,反求诸己,站稳脚跟,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就是特色。学校如此,教师也如此。

(责任编辑韩瑞新)

猜你喜欢
升学生源竞争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感谢竞争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