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09-06-05 03:59
教苑荟萃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课文

张 莉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高中文言文教学又要站在更高的台阶上,继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训练,积累文言知识,增强文言语感,为将来进一步阅读古籍,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打下基础。

一、明确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言文因年代久远的关系,学生深感学习不易,且有的认为文言文是古董,与时代潮流相悖,与现代生活关系不大,学而无用。为此,教师的作用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文言文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学习文言文能更好地“知古”。“知古”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科学地预见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学习文言文,才能懂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经久不衰的优秀传统和人文精神,才能从“不耻下问”“程门立雪”中知道勤学好问、尊师重教的优良作风,才能从“舍生取义”“精忠报国”里明白民

族精髓之所在,才能从“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上把握价值观的取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针对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用武之地,很多学生底子薄弱,学不好也没有时间去探究的现状,要教好文言文就得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利用文本创设意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探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里的刘兰芝和焦仲卿,发表对《腾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看法等等,让学生变“要我学”而成为“我想学”。

其次是改变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如探讨问题,发表看法,讲故事等等,多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辅之以鼓励,让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再就是用创造性教学,让学生从硬灌死记当中解放出来,在乐学活学中,懂得在文言文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解读,学习文本中传达的有益思想,古为今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求效率,把握好课堂每一分钟

(一)重视课前预习

学生在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哪怕是一篇多么优美的文章,阅读课文常常只满足于字面上的理解,而对其中某字或某句的意思,却含糊不清,说不明白,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探究字词含义,使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遇到注释中不清楚的问题,指导学生养成勤翻词典的习惯,对一些注解笼统或似懂非懂的常用语,查清它们的切实含义,进而养成眼明手快,精思审取的习惯。

(二)把握难易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1、长篇的文章简短化。篇幅长的文言文,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等弱势,所以要提高效果,就必须长文短教。“短教”重在“短”字上,“短”又主要表现在选“点”上,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或以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目的,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

2、难点的文章浅显化。高中文言文中,常会出现一些生僻的文言文,有时难文要“硬”教,因为难点不容忽视,同时,对难文也必须想出好方法来浅教,如《逍遥游》这篇文章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庄子的代表作,可称之为难文。它的“浅教”,我认为可用问题法进行处理,设置相应的问题:①庄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境界?②课文是如何说明其他万物(小至蜩大至鹏鸟;低如凡夫俗子,高如神界仙人)都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的?这样疏理清了结构,内容的疏理就容易多了。

3、浅显的文章细致化。浅文,在教学上一般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研究如何将浅文教得细一点,实一点,多一点。可以艺术地细化朗读的层次,可以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可以深化课文的品读,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地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收集、补充等,丰富教学内容。

一句话,就是教师要吃透文章,找准切入点,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考虑采用哪种方式效果更好,从而使学生乐意接受文言文知识。

(三)重视课后文言知识的延伸拓展训练

文言文的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内,则不能达到使学生会阅读文化古籍的目的。课后的拓展迁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给学生进行系统的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可布置学生做配套的、一定量的练习来进行巩固,也可以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延伸训练,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后的迁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相近或相关内容的迁移。比如学生学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后,提供“重耳逃亡”的文言版故事给学生,学习《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后,提供《赵威后问齐使》的文言版故事给学生……这些故事往往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兴致盎然,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增加了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是相反或相近写法的迁移,比如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后,提供给学生《邵公谏厉王弭谤》,以生动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了不同故事的结局:齐威王纳谏得以“战胜于朝廷”,邵公拒谏而“三年,乃流王於彘”,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写法的印象。

三是相同文体的迁移,比如文言文中常见的“记”“论”“序”“说”等文体,教师在教学中或者把相同体例的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或者在学习了课文后提供给学生相同文体的课外文章,都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从课内到课文知识迁移的目的。

总之,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勤于探索,文言教学这片天空一定会亮丽而丰富。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端午节的来历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背课文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