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创设毕业生销售中心的设想

2009-06-04 08:13林淑贤
职教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销售功能生产

摘要:金融危机在高校演化为就业危机。认为只要善于反向创新,高职院校完全可以把金融危机下就业危机转化为就业服务的机遇,可从拓展高职院校的人才生产到销售的功能作为思考切入口,创设大学毕业生销售中心:设立实体销售中心,以毕业生销售为第一功能,以高职院校人才生产的价值顺利传递至人才消费者中为首要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销售中心;生产;销售;功能

作者简介:林淑贤(1979-),女,广东潮州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9-0038-03

一、设想提出的现实根据

金融危机在高校演化为就业危机,预计2009年将有超过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如期就业。残酷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显得无依无靠——应该靠国家,靠社会,靠政策,靠母校,还是靠自己?

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社会难题又是重要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表面上反映的是高等教育问题,实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其实质是社会工作机会资源的重新分配,直指社会分配公平这个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和发展问题。金融危机下,这个问题已经或者即将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严重性,温家宝总理近期更是提出:明年要把大学生就业摆在第一位。大学生就业如果靠国家,靠政策能靠多久,能走多远?

危机是最好的反思时机,我们必须从大学内部进行反思:为何我们的大学培养链条这么脆弱?作为社会人才生产最高级别的大学,生产出来的人才都难以就业,那么整个社会就业可想而知,必定是问题多多。笔者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学毕业生和现在的高职院校第一线学生工作者,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反思视角,深刻地感受和意识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以及相关责任的模糊性。国内学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也大多抛开高校这个母体,在学校外部或学校教育过程本身以及学生本人寻找创新和责任主体,比如专业设置改革、鼓励创业或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甚至埋怨经济不景气、大学生不学无术等,真正立足母校这个母体为毕业生寻求“养分”的研究很少。

笔者认为,就责任主体来说,母校作为大学生的生产者必须负有第一责任。高职院校必须具有产业链的思维,高职院校的功能也不仅仅定位在生产上。因为没有消费必定没有生产,必须拓展高职院校的传统功能,从人才生产到销售进行功能拓展,把高职院校定位为一个人才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服务机构,而不是被动靠国家、靠社会、靠政策,更不能一味埋怨大学生质量不高。试问是谁把这些大学生生产出来,又是谁把这些大学生推向社

会?

二、设想的可行性探讨

(一)目标定位

毕业生销售中心第一个目标是实现高职院校从人才生产功能拓展至销售功能,把高校生产的人才充分、顺利送到市场消费者手中,将高职院校人才生产的价值顺利传递至人才消费者手中。

(二)功能设计

毕业生销售中心第一功能是:毕业生销售。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是毕业生就业的主管部门,主要功能是贯彻执行有关就业政策,代表学校对毕业生行使管理、指导、咨询、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对内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形势指导、信息指导、心理指导、求职方法指导和相关服务,并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对外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的院系设置和专业情况,如实完整地向用人单位提供求职学生的情况,组织各种类型的招聘洽谈会。这看起来好像功能很大很全,跟毕业生就业相关的都有,但功能定位不清晰,效果不明显。

笔者设想每一个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在各地设置毕业生就业服务实体机构,根据自己学校规模和实力作为常设或者半常设性机构——毕业生销售中心。毕业生销售中心的功能主要是对本校各类毕业生推介、就业信息采集、企事业单位沟通桥梁、就业培训、就业咨询、毕业生就业跟踪、就业信息反馈和毕业生售后服务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销售环节来衔接高校的生产环节,除了具有与传统就业中心相类似功能之外,清晰突出其第一功能:毕业生销售。在市场经济下用营销思维来考虑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市场营销战术应用于毕业生就业难题。

(三)过程实施

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依然是大学的一个内设行政机构,离市场相对较远,市场灵敏度不高,更没有营销概念,也完全没有销售任务压力。作为高职院校功能拓展设想最重要的姿态就是“走出去”,走向市场,才可能把握市场从而被市场所接纳,将学校人才生产的价值顺利、充分传递至人才消费者手中。

一是运用商业广告。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智联招聘公司在广告投放上的费用是2500多万元;前程无忧公司2007年全年的市场推广费高达1.8亿元,广告费用约占40%;中华英才网2008年度市场推广预算也达到1.8亿元,比去年增长16%。{1}当前除了一些民办高校做广告之外,笔者还没见到公立高校有类似行为,这一点民办高校有不少可借鉴的地方。例如,可以建设网上毕业生销售展示厅,每一个毕业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毕业展示网页,便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情况。同时,学校可以运用电子、平面媒体形式有针对性向用人单位广而告之,从“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到“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工作”。

二是设立实体销售机构。实体营销机构是毕业生销售中心的重中之重。从电子商务到销售实体商务,商品的销售实体机构如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等非常普遍,但是人才销售机构却几乎是几足鼎立,且多是网络虚拟机构的电子商务而非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实体机构。我想,能否在商业街上设置柜台展示大学毕业生,像销售平常商品一样,需要人才的单位也可以像逛街一样去逛人才商店,“买”回一份份的人才简历,然后再与人才做进一步的双向沟通。我们多数的大学把毕业生的销售放到很不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直接忽略了这个功能,直接把生产出来的毕业生推向社会,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教育链条“断裂”。如果有这样实体连锁机构,一方面,用人单位不仅仅可以逛人才商店买到所需,另一方面,毕业生可以把求职简历摆在毕业生销售中心的柜台里面“销售”。同时,学生“到哪里都有一个家”,比如广州某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北京求职,可以先找到该大学在北京的毕业生销售中心咨询,询问根据自己的专业近期有哪些相应的职位和公司是适合的,也可以委托中心为其“销售”简历和代投简历。当然,一般来说,对本校学生是免费服务的,但也可以考虑以某种方式面向用人单位发展增值服务,如职业培训、求职用品、职业形象设计、为毕业生求职介绍和预订住宿,甚至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在各地的招生办事处等。

三是营销反馈和售后服务跟踪。毕业生销售中心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机构,还是一个人才营销研究实验室,根据跟踪和反馈的各种营销第一手数据完成相应的科研课题。如英才网联公司为了维系市场而成立的“就业研究中心”,这是提升质量和品牌的好办法。在对毕业生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售后服务”,同时要在以下三方面厘清思路:第一、着重于对顾客传递价值。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人才消费企业的需求是如何高效地进行招聘,而毕业生个人的最大需求则是精准的求职,因而在营销中更重要的是学校对企业和学生个人这两方面价值的实现以及传递。第二,要关注营销的差异性。目前高职院校营销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学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诉求的核心都是使公众记住其人才生产的定位和特色,进而突出该校特有价值优势和核心专业优势,建立差异化的学校品牌的独特核心价值和公众认知。第三,着重精准营销。事实上,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差异性非常大,其求职和招聘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用精准营销来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是很重要的,因此,高职院校的营销需要以客户的不同需求为核心,实现精准营销,从而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四)可能性效果评估

一是可能有利于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创设毕业生销售中心的第一目的,可以说,毕业生销售中心仅仅是多了一种途径实现充分就业,至于实际效果有待检验。

二是可能有利于社会责任的承担。面对13亿人和2400万企业的庞大人力资源市场,经过短短几年的竞争,中国招聘市场格局还远未定型。人才消费者在服务内容的高质量、丰富性、体验度、精准性和便利性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在提升,因此,学校必须学会“理才”,不仅仅是在教育责任上考量,也有利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大学生失业意味着剥夺甚至扼杀了高校人才生产功能的大部分价值和价值的顺利传递,而一个大学生的失业,背后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的破灭和负担的加重。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其中社会服务功能应该受到更多重视,尤其以应用型人才生产和培养为定位的高职院校,必须为社会提供和传递相应的价值,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是可能有利于拓展高校的功能。自身没有人才生产功能的人才招聘公司能够以销售人才生存,自身具有强大的、高端的人才生产功能的高校(尤其是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遭到就业难题。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不能再无所作为,不能再学生毕业了,送走了就完事,必须勇敢的担当其责任,敢于主动“走出去”,在市场中,在销售环节证实所生产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也不能以“不能让市场干扰教育”(不等于不能有市场意识)为借口逃避对自己产品质量责任的担当。新时代需要高职院校不单单是定位在人才生产上,还要求把高职

院校定位于从生产功能拓展到销售功能的一个人才综合服务机构。

三、设想意义和研究难点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显示{2},国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大多都抛开高校这个母体,在学校外部寻找创新,真正立足母校这个母体为毕业生寻找继续生存养分的研究很少。本文的研究尝试能丰富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并唤起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真正关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声援。市场化与教育的纯粹性之间的界限应该如何把握,这是创设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心的难点,将人当传统商品来销售的观念也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有

损“人格”,将大学的生产功能拓展到销售的观念在很多人看来也有损“校格”,这个观念的转变可能是大学毕

业生销售中心诞生前的难题。

四、结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销售中心是否可行,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和论证的有意义课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进行创新,需要不同责任主体的参与,不断的探讨与研究,才可能总结和创新出有效的办法,也需要学界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提升至理论形态,并期望国家能有一个科学的政策出台。当然,这篇文章还是处于设想阶段,从目标定位、功能设计到过程实施都还没有具体的想法和细化,只给了一个大致轮廓和思路。

注释:

{1}主要数据参考自:http://news.800hr.com/122396225/59333/10html《优势背后困局凸显人才招聘网站存营销误区》.

{2}本文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都在为学校培养与就业的关系切割做辩护.

责任编辑徐惠军

猜你喜欢
销售功能生产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我有特异功能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功能关系面面观
销售数字
食品与水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