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丽
摘要: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专业成长严重旁落的不正常现象,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由此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瓶颈。为缓解这一瓶颈制约,本文站在高中英语的角度,以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和知识结构的重组为切入点,试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做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专业成长 沟通 探讨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师存在的教学误区
近年来,为适应新课改的推行,不少学校未雨绸缪,对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作了许多创新的尝试,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新的误区,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堂提问较空泛。走进现在的英语课堂,你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it?”“Whats your opinion?”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内容特点,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的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谈讲色变走极端。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语”;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手段”;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称之“凸现主体地位”;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赞之为“焕发课堂生命力”;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称为“走向综合”等等,教师想法设法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作运作,而没有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导致当讲的没有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三是合作学习效果差。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高中英语教师走出教学误区加快专业成长的途径
结合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加快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涉猎各国文化,促进教师与世界交流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更加注重各国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外国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进而有意识地将世界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多看电视英语频道,多上网浏览交流,重点研读国外新闻、国外教育以及历史传记、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书刊,通过多渠道涉猎各国文化,使教师能够站在全球一体化的高度,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所应具有的教学和应用双重功能,使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野,逐步学会应用地道的语言。
2、建立课堂表现档案,促进教师与自己对话
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就是尽可能地从我们不熟悉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此,可探索建立以教学后记、教学录像为主的课堂表现档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认识提高自己。通过教学后记(teaching logs),教师可以深入细致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细节,反思那些得体的、过度的、夸张的、不合适的、令人伤心的、兴奋的、发怒的言行事件。它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假定,分析这些事件能确证或挑战我们的假定。通过录像观察,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大量的不协调;发现自己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厌烦、轻视、冷漠、不自信;发现讲课中的犹豫、停顿、错误。录像的作用有: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言行;使教师作出正确的估计;有助于教师塑造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3、精心创设心语专栏,促进教师与学生沟通
高中学生由于其年龄接近成人,生理和心理相对成熟,人生观相对趋于定型,应该有充分理由成为教师谈话、沟通的重要对象。可开辟类似“学生心语”和“教师心语”之类的板报专栏,让学生通过专栏写下最感兴趣或厌烦的学习内容、方法、形式,写下自己的困难、不满与期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提交报告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和学生商讨解决。创设心语专栏,其主要目的要改变教师的“严师”形象,摒弃教师“自豪”和“孤芳自赏”的心理,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性,从而通过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个性化发展,达到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促进自身不断进步。
4、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与同事探讨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省市各级专业培训,增进相互了解和互相学习交流;可以立足本校参与跨年级、跨学科的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从中获得启发和提升,比如哪些地方需要学习,而哪些则要避免,自己和同事的差异之所在,从而决定选择哪种方式更好更为合适。也可以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到周边先进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拓展对新教材理解的视野,研讨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从而在不自觉中改变已有的内在“认知”,完成对自身知识结构的重建。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