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盛唐时期各种诗体齐放亮彩,空前繁荣,诗坛可谓百花齐放、盛况空前。这与初唐诗人在诗体发展上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是分不开的。初唐诗人对近体诗的发展、成熟、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盛唐诗体的繁荣作好了准备。
关键词:初唐 盛唐 诗体 演进 繁荣
诗发展到盛唐,各种诗体均已成熟完善,繁荣兴盛,诗坛可谓百花齐放、盛况空前。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的七言歌行章法多变,笔调纵肆;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已达化境,可谓神品;杜甫更是各体皆工:七言绝句独具一格,长篇五古大大扩展五古表现生活的能力,律诗完全成熟。总之,诗发展到盛唐,各种诗体齐放亮彩,空前繁荣。
但是,盛唐诗坛的这种诗体繁荣的局面,是与初唐诗人在诗体发展上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是分不开的。初唐诗人对近体诗的发展、成熟、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盛唐诗体的繁荣作好了准备。
唐朝初年,诗坛仍受齐梁宫廷诗风的影响,诗体的发展大受限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初唐诗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使诗体得到发展、成熟乃至最后定型。在诗体发展、成熟乃至定型上贡献较大的有上官仪、王绩、初唐四杰及沈佺期、宋之问,还有杜审言。
初唐时期,齐梁诗风仍在诗坛延续,诗歌创作仍摆脱不掉宫廷诗的局限。上官仪的诗歌创作亦不免如此,但他在诗歌创作活动中,不断总结归纳六朝以来诗中对仗的方法,归纳为“六对”、“八对”的程式。“六对”是:1.正名对,2.同类对,3.连珠对,4.双名对,5.迭韵对,6.双拟对。“八对”与“六对”大同小异。这些归纳对提高诗歌创作中对仗的技巧是相当有用的。而对仗则是律诗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为律诗的成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由隋入唐的王绩则在平仄谐调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其诗在唐初诗坛异军突起,在诗歌体裁上大胆尝试,不断用新。如他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首诗就颇合五言律诗的格律,颈联、颔联的对仗颇工,全诗各句的平仄也显和谐协调。这是唐初极少见的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由此可见,王绩在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
有了上官仪对诗歌对仗的归纳、王绩对诗歌平仄谐调的尝试,在他们之后的初唐四杰在诗歌形式上的努力,就更使五言律诗趋向成熟,五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七言歌行也大大发展。
王勃、杨炯的贡献主要在五律。两人皆幼有诗名,勤于写作,且都在五律上有研攻,使五律逐步趋于成熟。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乐府的自由明快,更有律诗的严谨优美。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即用两地名作对,颔联更是千古传诵的工对。从两人的其他同类诗歌中可以发见,五言律诗至此已颇具规模了,他们大量创作五律可以说是奠定了五律的基础。
卢照邻、骆宾王的成就则在于对七言歌行的发展。他们创作的歌行吸收了辞赋铺陈排比的写法,用韵的变化自由和美,多用钩连句法,富于音乐的旋律感,而且立意创新,抑扬起伏,纵横驰骋,使七言歌行的艺术容量大大增加,改变了以往这类诗歌内容及形式上的局限,为盛唐七言歌行的繁荣作了很好的准备。在七言歌行创作上有贡献的初唐诗人中还有刘希夷、张若虚,尤其是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横绝”全唐,可谓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此诗色调和谐,词句清丽、抒情浓烈,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之作,是张若虚对七言歌行这种诗体的杰出贡献。
在律诗的最后确立上作出卓著贡献的是杜审言和沈佺期、宋之问等。前文所述诸人虽在律诗的发展上作过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但最后的定型还是杜、沈、宋三人的贡献。
杜审言作了很多符合律诗要求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对律诗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如《登襄阳诗》“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旧路满尘埃。”对仗工整,平仄谐调,单句末字声调富于变化,双句末字押运基本合律,完全符合律诗的要求。他还创作了很多已近成熟的七言律诗,如《春日京中有怀》等,这都是他对律诗的贡献。而在其之前,可以说,绝少有人如此大量创作并有此成就,故胡震京在《唐音葵签》中说:“唐初无七言律诗,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王夫之也在《姜斋诗话中》赞其“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可见杜审言在律体方面的贡献。
沈佺期、宋之问的主要贡献则在大力写作律诗,并且专意讲求“约句准篇”、“四忌声病”,使律诗的篇章确定,平仄规范化,让后来的作者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这样,五言律诗经过前面所说诸人的努力、尝试,至沈、宋时已完全成熟。沈、宋此时的五言律诗已对仗工整,气势流畅,严格遵守平仄的格式,已经是标准、规范的五言律诗了。而七言律诗也在五言律诗定型的基础上成熟定型。这样,沈、宋在前人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使律诗最后确立。从此以后,诗体明确分古体和近体,这就为盛唐诗体的繁荣乃至盛况空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三万余首的唐诗中,五、七言律诗、五、七言绝句等诗体占了二万六千余首,这就说明近体诗在唐诗中比重很大,而这样高度的成就及这几种诗体创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显然离不开初唐诗人在诗体演进上的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乃至最后定型的努力。由此可见,初唐诗体演进成果对盛唐诗体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了最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彭丙成,文昌元主编.中国文学史(唐宋时期)[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罗宪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第一册、第二册[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
(张海锋 广东省河源市技工学校 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