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如
高考语文试题中,阅读成了不容忽视的一大块。科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表达和作文皆离不开阅读。因此,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更快更多提炼有效知识信息,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指导学生作了如下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时时留心皆阅读
阅读无时不在进行,读历史、背政治、学物理、攻化学、与人谈话其实都是在阅读。关键是留心生活中的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历史人物、政治原理、物理学家的生平、化学家的艰苦创业……无一不是阅读的有效素材。在冬天买菜时,菜农可能会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天是真的冷了”;麦收前后回家,经常听农民说“春到寒食六卜天,寒食到麦六十天”,如果我们能留意农民的这些话,其实也是在阅读。所以,只要你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听常记常整理,你就会发现阅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阅读选择别马虎
活泼好动的高中生不习惯于长时间地埋头读书。而书多量大,究竟读哪些书好呢?我认为,高中生活紧张而艰苦,要过多地读大部头小说时间过紧,言情、武侠更为不可。我让同学们在假期中啃啃大部头,诸如《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复活》《浮士德》等;而在学习的业余时间选择诸如《读者》《小小说》《散文》《杂文》《优秀文选》《语文报》等一些报刊供他们阅读,并要求他们做好阅读笔记。这类读物,既适合其阅读,又能提高其兴趣,还节省时间,效果极佳。
然而,对那些缺乏故事情节的科普类书籍、知识类书籍,同学们往往不感兴趣。这些书籍往往信息量大、知识丰富,中学生应当喜爱并学会阅读他们。对于如何才能使同学们对这类书籍感兴趣,我思考摸索了很久。我发现电视上有很多科技节目,于是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看,回来后大家一块讨论,加深印象,激发其阅读兴趣。有的同学为了搞清问题,主动钻进了这些科技书籍去寻求答案,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条件允许时,我就借…些科技光盘为同学们放录像,借此提高其阅读兴趣,扩大其知识面。
三、筛选之后要记录
读而不记,等于不读。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发现了好的语言、段落、篇章,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记录。钳过了记的机会,回头再找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我就动员同学们建立阅读笔记,记录那些自己认为有哲理、有文采的东西。记录后经常翻阅记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一学期下来,很多同学竟积累了厚厚一本语言材料。在筛选记录过程中,有的同学将自己的记录本分为名言,景物描写、勤奋成才等几个部分。将摘录的春夏秋冬的文章集合在一起,将惜时的材料搜集到一块。在以后写关于春夏秋冬或惜时文章的时候,运用语言就像调遣自己的军队一样,一篇千字小文则一挥而就,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再不是无话可说。
四、比较鉴别找差距
拿到一本优秀作文选,我要求同学们要先看目录或题目,自己设想让我来写这篇文章,应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然后与原文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学习文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化为己有。很多同学按我说的做了。他们发现优秀文选上的文章有的设置了小标题,有的是卒章显志的小小说,有的写于题记,有的构思了剧本,有的是书信体,有的是日记体,有的是科幻类。很多问学争相效仿,结果不到半个学期,同学们的作文结构有了创新,形式灵活多样,大有百花争艳的喜人势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鉴别,同学们找到了差距,弥补了不足,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五、相互传抄高效率
一堂阅读课下来,同学们单个人的记录往往较少,如果全班同学的记录集合到一块,就显得颇为丰富。我就动员同学们相互帮助,不要相互保守,把阅读笔记集中起来,相互传抄,效果尤佳。张慧丽同学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她2008年语文高考成绩竟高达135分。考后她对我说:“老师,您教导学生相互传抄阅读笔记效果极好,仅仅短短的几个星期,我已经分门别类地整理了语言材料,从很多同学那里借鉴来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今年语文高考成绩能考到135分,实在是得益于相互传抄阅读笔记的可贵作法。”
六、灵活运用目的明
“学以致用”是为学之道,同学们通过大量的阅读、较多地记录、大量地记忆,做到有效运用所占有的语言材料。为了刺激同学们的写作热望,让同学们更多地检阅自己的语言,我们特意组织学生创办了春蕾文学社,挑选学生优秀作文及时发表,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文。
例如王慧同学在《午夜昙花》一文中这样写道:午夜昙花,你有着明月皓齿的光艳,流光溢彩的明丽,亭亭玉立的优雅,雍荣华贵的气度。或许你有着凝脂似的白、朝霞似的艳、太阳般炽热的情怀。语言优美流畅,让同学们折服。
张豪同学在作文中用饱含憎恶之情的笔墨写道:自苏联解体之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就想称霸世界,他们开始“奋冷战之余烈,霸北约而制世界,执导弹而鞭笞天下,挟‘人权以令诸国,横行无忌”。套用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又一位同学在《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文中这样写道:“是不是在死亡的边缘才感受到野花的烂漫,日月的盈虚,亲情的甜蜜?是不是在母亲去世后才想起她亲手做的三明治蛋糕是那样的美味?是不是在外婆的坟前才想起再听一听她夹着痰音的絮絮叨叨?为什么在失去某种东西后才去想,去回忆,而我们拥有时并没有丝毫失去后的伤感。”感情之充沛,反问之有力,让人读之而心动。
著名教育家梅纽因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的确,我们教师无论在教学指导还是开展活动中,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外,更应当适时地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充分及时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语文枯燥乏味,才能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一中)
(责任编辑:鲁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