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置换变形的象征。原型的成功运用不仅可以使作品的意义更加厚重,也可使意境更加高远。《红楼梦》便成功集合了各种原型。单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如此。曹雪芹用石原型和月亮原型分别影射贾、林性格中的“地母特征”和“月神特征”。他们的爱情以此为基础,以三生石为见证,并以月亮的呈现形态:甘露和眼泪作为其纯美自然的展现。作者正是通过对贾、林爱情的精心设计来体现他心中向往的真性不朽。
关键词:贾宝玉 林黛玉 石原型 三生石原型 月亮原型
在历代表现爱情母题的文学作品中,《红楼梦》堪称典范。我们惊羡 “还泪说”之美丽,也感叹 “木石前盟”之坚定。而这些都归功于曹雪芹在处理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时对原型的运用。作者分别用石原型、三生石原型和月亮原型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蕴增加了贾、林爱情的神圣性与厚重性,也通过石头和月亮自身的特质使他们的爱情颇具韵致。
首先,石原型。贾宝玉原是赤瑕官的神瑛侍者。假宝玉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红楼梦》开篇便暗示了贾宝玉也就是假宝玉。瑛有玉石的意思。神瑛侍者与玉石有关。《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听到的“终身误”里便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第三十六回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木石前盟”中的“木”是前世为绛珠仙草的林黛玉,这“石”自然是贾宝玉。脂砚斋也曾说“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可见,曹雪芹确实让贾宝玉以石头自称。而此称呼暗用的便是石原型所具有的地母内涵。
原始人类最早的工具形式是石器。山洞石穴也是他们早期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原始人那里,石头已被赋予灵性,具有赐予生命的神奇力量。《左传·昭公八年》便载“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周书·高琳传》记载高琳母亲婚后不孕,后偶得一石并因石而孕。颜师古曾为“夏后启母石”注解,说:“启,夏禹之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直到现在,关于“女儿石”、“乞子石”的故事以及祭石祖的习俗还在民间流传着。曹雪芹用石原型影射贾宝玉性格中的“地母特征”,也就是对生命和青春的至诚及其自身的自然天性。为了体现这一点,作者让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赋予其生命。但这并非亚当与夏娃原型的显现。上帝取亚当的肋骨造夏娃暗含的是女性对男性的从属意义。而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绛珠是出于对生命的珍爱。他完全没有当时社会的男权中心意识,甚至会为自己不是女儿身而感到惋惜。所以贾宝玉会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在女儿面前极殷勤、体贴,故在大观园中可说是“诸艳之首”。警幻仙姑看中了他的“意淫”也让他在太虚幻境畅游。正是贾宝玉性格中的“地母特征”使得极为清净的女儿国度从不为他设防。而这种自然天性正是曹雪芹所向往的。
石原型除了地母这个象征意外,还表示对感情的坚定。早在《孔雀东南飞》中就出现了这一意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但随着三生石故事的流传,人们逐渐以具体的三生石来象征夫妻间注定的缘份。关于三生石最主要的传说则是圆泽和尚与洛京守李源的故事。圆泽和李源为密友。一天他们约往峨眉。在路上遇一孕妇取水。此妇人怀孕三年未产,圆泽自知这妇人将是其母,宿命难违。他把实情告诉李源,并与其相约十二年后在钱唐天竺寺外相见。十二年后李源如期前拄,见一牧童。牧童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遂知这牧童便是圆泽。此故事中三生石见证了友情的真挚和人的真性不朽。但随着该故事的流传,后常用它表示夫妻缘定三生。现代歌曲《江南》中便写到“缘份写在三生石上面。”神瑛侍者在灵河岸三生石畔与绛珠结缘,便暗示了贾林之间纠结不清的三生缘份。前世绛珠无以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今生贾宝玉难偿林黛玉的还泪之情。来世,绛珠回到太虚幻境。至于贾宝玉,第一一六回贾宝玉重游太虚境醒来后,心里便道“是了,我是死去过来的”,他出家了,也重生了,于是来世他们“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三生之后,三生石前,恩怨了清。三生石原型在这里既被当作叙事模式展开,也被当作意象来象征贾、林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作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充分利用原型因素的作用,让三生石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在三生石面前,他们展现的是木、石的天然本性。作者如此构思,真是精妙致极。
其次,月亮原型。“还泪”说可说是极尽韵致地呈现了贾林爱情凄婉纯美的特征。而这就涉及到月亮原型。之所以说涉及到月亮原型,是因为月亮是生命之水的源头。在贾林之间,甘露和眼泪便是月亮原型的呈现形态。
原始先民对月亮、女性、海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特殊的认识。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女性的月经周期及女性怀孕期肚子形状变化与月亮有相似之处,故在原始先民的观念中,月亮女神便是女性的代表。月亮和海洋的联系则是由于潮汐的形成。潮汐是由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产生的。随着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位置变化也会形成不同的引潮力。于是原始先民便把水与月亮联系起来。这种观念存在于世界各地。“当一弯细细的月牙从漆黑的夜空升起,原始人认为它是盛满生命之水的杯子:雨水、露水、水蒸气、泉水、河流、海洋、草木汁液、血液以及奶水。世界各地的部族通过歌曲、舞蹈、绘画来赞美月亮——水的源泉。”印度月神苏摩被称为“水之王”。我国向来就有“水月镜花”的说法。另外,文学作品中也常提到水与月的关系。安哥拉布须曼人吟唱着“新月,出现,为我们带来水!新月,为我们带来雷声,降下雨水,为我们下雨吧!”莎士比亚也在《仲夏夜之梦》中写到“今夜的月亮有一颗多愁善感的眼睛,花儿也陪着她泪眼汪汪。悲悼某些失去的童贞。”由此可见,甘露和眼泪的确可以看作月亮原型的呈现形态。
曹雪芹在众多水的形态中选择甘露和眼泪作为月亮原型的呈现形态,正是看中了甘露和眼泪与月亮自身特质的相通性,而这些都是为了描绘林黛玉性格以及贾林爱情的“月神特征”。林的前世绛珠仙草生长在西方灵河岸上。西方乃西王母的管辖地。而西王母便是月神,丁山先生曾指出:“西王母即月精。”他引用丁谦的考证:“西王母者,古加勒底国之月神也。轩辕黄帝传言,时有神人西王母,大阴之精,天帝之女,可为月神确证。”西方因西王母的月神身份在人们观念中向来与月、阴等同。绛珠草为西方灵河岸的仙草,身上自然会带有西方月神的特质。第八十五回林黛玉过生日时对其外貌的描绘以及所唱戏文都暗示了这一点。书中写道“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地出来见了众人”,若只有此,暗示性还不够强烈。紧接着作者便用戏文来加强它,“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前因堕落人寰,几乎给人为配,幸亏观音点化,她就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不听见曲里头唱‘人间只道风情好,哪知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这明显和前面对黛玉外貌的描绘想呼应。戏文的暗示作用在书中随处可见。另外,曹雪芹让林居住在潇湘馆,其环境的幽冷可与广寒宫相比。“终身误”是写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曲中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两组相互对照,这“水中月”自然是指林黛玉。作者还在林的诗作上体现她那月神般羁傲、自由、凄美的性格。月亮也象征着世事的无常。故林性格中喜散不喜聚。林黛玉性格中的“月神特征”是与贾宝玉性格中的“地母特征”相吻合的,都暗藏着对生命和自由的爱与执着。所以他们同去葬花,同得“痴病”,同对仕途经济不理会,这是他们爱情的基础。他们的自然天性使作者在设计贾林之间联系纽带时选择了甘露和泪水。贾、薛间的金玉象征着富贵,贾宝玉与史湘云之间的麒麟象征着功名。功名富贵都是世俗之物,而甘露是自然的精华,泪水是人性至诚的体现,它们同属自然。所以他们的爱情具有月亮般纯净的色彩。但月亮圆缺的特性也注定了他们的结局。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贾宝玉出家以摆脱面对现实的无奈。月缺月圆几时休?越是美丽的东西绽放的时间也就越短。正是月亮原型的这种象征意和色彩意为贾林的爱情提供了令人回想与深思的空间。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如此凄婉纯美的感情,正是对原型进行精心设计的结果。曹雪芹正是通过对它们的组合配置成功地展现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性不朽,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意境。
参考文献:
[1]林方直.《红楼梦》符号解读[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
[2]朱尔斯·卡什福特.月亮的传说[M].北京:希望出版社,2005.
[3]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岳晓凯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