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蒙
最近我读到徐芳的一些散文。我觉得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在一种张扬的气氛下,在一股作秀、炒作的潮流中难得有徐芳的,看似平易的其实是雅致的写作。她的文童,细微而不琐碎,清白而不粗浅,敏感而不神经,执著而不偏激,美好而不自恋。她对她不以为然的人与事,仍然保持着一种理解与善意。对于她感动的东西,她也不事夸张与咋唬。古人讲诗教,什么怨而不怒呀,乐而不淫呀。哀而不伤呀,徐芳的文字沾这边。这是一种文体吗?风格吗?节制吗?
我觉得这更是一颗心灵,是一种朴实与静笃,一种诚挚与谦卑,一种好意与实在的坚毅。如果写作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如果写作不是为了搔首弄姿,如果写作不是为了作健美操和逞能,如果写作不是自恋和自暴……如果写作是真的想告诉读者一点你的最好的心思与体会,而不是失禁失控恶性发泄的话。
例如《一扇窗子能猜多少谜》,以最平实的生活画面,日夜被眺望着的风景,表达了无力穿透的叹息。它熟悉却又陌生。这样的生活画面构成了谜面,但不知道谜底在哪里。有着巨大轮廓的城市,又被多少这种“熟悉的陌生“所裹挟着呢?这篇东西被日常生活的琐碎塞得很满,夯得很实,但也许就因为有这样的谜悬着,里面有一种时代与城市的、忧郁与无力的诗情。
让我们读一下《有客来访》与《雀邻》,乍看之下,尤其是“雀邻”,似乎有“寻寻觅觅”的意思,但其宴不然。其实作者最想关照的是人在“过客”一般的一生中,那些与人们擦肩而过,邂逅相遇的风景与动物究竟能带来什么?它可能仅仅是一瞬。但这一瞬又在什么样的意义上构成了生命的永恒呢?
都市中的自然之境,有时也很费解。它太雕琢,太人工化,太平面化,但《有客来访》中的蝙蝠却与雀不同,它仿佛充满了故事性,也充满了与命运契合的随机,因而它在读者眼前生动饱满。在都市中思索自然比之在大自然中思索自然似乎要累,但有时也很诙谐。也算是现代人的一种有待完美的新经验吧。
写人,就是写日子。日子是日历纸一页页撕下,撕的时候是不经心的,是轻飘飘的,但日子积攒得多了,那不经心突然就有了惊心的感觉,有了仿佛戏剧小说才有的命运的凹凸感。《我的妈妈,流泪的妈妈……》一篇便是如此。妈妈对女儿的依赖似乎是打了个盹就自然而然完成了,沧桑是母亲的,更是女儿的。这种由凡俗所积聚而成的惊粟之感、变幻之感,在《碗的禅机》与《冬日里的抒情》中都有所发挥。
而在《一条路、一间阁楼和两只鸟》中,有着足够的关于叙述艺术的智慧,收敛而写得那么有气息。《懒得如何》却写得很舒展,很从容。不急不躁,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可爱情趣,是一种珍视生命韵致的书写。
《假棋、麻疹及其他》与《高原上的两枚老棋子》说的并不是枰上的搏杀、刀光剑影,而谈的是棋之外,是看,是冷眼看或热眼看风生水起,风生火起……这冷冷热热,其实也是棋道。但这道又绝非囿于棋,而是进入了另一种思辨。
徐芳以诗人的身份,作编辑。也写散文及其它文字。这样她的散文里有诗;也有可能与编辑工作有关,她在衡量、比较、选择、分析所有关于文学和非文学的信息时,都充分流露出她的宽容、涵容和包容,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度,在有了某种气候时它又会变成一种思辨,一种洋溢着玄思的议论,虽然她的议论一般并不吓人。当然她的文字里更反映了作为好人、正常人的善良与适可而止,作为爱上了文学的人的虔敬、清洁和灵气。祝贺她的散文集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