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训练之我见

2009-06-02 06:58刘远和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渗透思维方法

[摘 要] 在看图说话教学中教师要教给“看”法,引导正确观察;要激活思维,启发想象与联想;要巧练说话,倡导敢说会话;更要勤抓契机,渗透无形训练。这样才能较快克服学生初学看图说话的种种困难,较快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

[关键词]看图说话;方法;思维;巧练;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1-0095-02

初学看图说话,小学生往往说不通顺、说不具体,或东拉西扯,或三言两语,或无话可说,甚者怯场怕“说”。这在农村小学尤为明显。其原因一是看图不得法、不细致,二是局限于画面静止的内容,没有展开想象,三是语言表达能力低,不敢说、不会说。怎样有效地改变这些现象,如何较快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呢?

一、教给“看”法,引导正确观察

小学生观察事物存在着笼统性、表面性、随意性。教师要在指导看图的过程中注重看图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的观察能注意顺序、分清主次、抓住细节、力求全面。观察注意了顺序,说话才能条理清楚;观察分清了主次,说话才能重点突出;观察抓住了细节,说话才能具体生动;观察力求全面,说话才能完整和谐。四者缺一不可,互相交融于我们的看图说话训练之中。

1.教给步骤,培养习惯。先有序浏览全图,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接着详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形体、外貌、穿着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图中人、景、物和周围环境来判断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

2.掌握规律,有序观察。掌握观察的顺序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⑴、按方位观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里而外或由外而里以及从中间到四周等等。⑵、按内容观察:先整体后局部,先中心后陪衬,先主体后细节。⑶、按记叙要素观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总之,目之所及,顺其自然,使观察有一定层次、有一定规律。

3.因图而异,灵活运用。单幅图要根据不同画面选择适合的观察顺序,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图意。而对于多幅图而言,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知道每幅图共同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什么。要抓住多幅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并抓住图之间联系进行仔细观察,加深对图意的深入理解。

二、激活思维,启发想象与联想

看图说话教学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联系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千方百计开拓学生的思路,让眼中之图表象清晰,让心中之图栩栩如生,使图中人“活”起来,有外貌、神情,有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使图中景物“真”起来,有缤纷的色彩、悦耳的声音。

1、灵活运用想象方法:如由此及彼,取譬设喻;化静为动,“死”中求活;摹拟声音,再现形象;描写心理,刻画人物等。以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的《展示台》为例,学生看明白图1、2、4后,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合理想象:(1)小猴子玩球时心情怎样呢?(2)球掉进湖中,小猴子们会怎样想?树上的小猴子会想到什么好办法呢?(3)小猴子们是怎样取回湖中的球呢?请你画出第三幅图。(4)取回球后,它们心情怎样?在干什么呢?(5)如果是你,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呢?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如临其境、争先献“策”,想象各异、思维极为活跃。

2、巧设疑问激活思维。教师要根据图画内容,巧妙发问,努力调动学生看图过程中的自觉思维。在实践中,我们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发问:(1)围绕图的主要对象或中心主题设问,增强看图说话的准确性和目的性。如图上画了些什么?主要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或表现?(2)抓住图中非主要事物发问,丰富说话的内容,提高说话的条理性。如图中还画了什么?各有什么用?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抓住图中事物间的联系或图与图间的联系发问,如: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有什么好处?这样联系着的事物说明了什么?(4)扣住画外之意或画中之情发问,如看了这幅图后你会想到什么?根据画面的意思,你认为会出现什么结果?不同角度的发问使学生在对面进行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分割、整合中深入理解图意,平面静止的眼中之图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丰富想象中变为立体鲜活的心中之图,看图后无话可说的现象必将迎刃而解。

3.注重启发,跳出“误区”。看图说话训练应注重通过启发优化训练效果,提高看与说的能力,切忌教师“扶”而不“放”甚至包办代替。在有些课例中教师担心“启”而难“发”、“启”而不“发”,于是在启发过程中发问过于浅近而让学生不经观察思索便易答出,或是教师讲的太多而学生仅似听众,如此“启发”貌似问答顺畅、教学顺手,但实际上看图说话训练效果甚微。为优化训练效果,教师要精心设问,要灵活驾驭课堂并巧妙地借势引导,要大胆实施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

三、巧练说话,倡导敢说会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并对各学段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因此,看图说话训练要注重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并能把话说好。

1、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说话能力。说话训练或贯穿于看图说话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或作为独立的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做到分级实施,逐步完善,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完成说话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表达的中心,可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点拨提示。接着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出图画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要着重启发引导学生在此框架上添枝加叶,说出图中细节,进一步把话说完整具体。最后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技巧,尽量把话说生动形象些。当然,说话训练也应力戒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各抒己见,要各展风采、百家争鸣。

2、分层训练,鼓励后进。基础要求:想好了再说,说得完整、连贯,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予以充分肯定。达标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拓展要求:描述详细具体,用词准确生动,想象大胆合理、发言积极踊跃。比如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创造性。

3、激发欲望,促成想说敢说。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运用各种途径,细心耐心地排除学生的怯场心理,调动学生说话的欲望,促使敢想敢说,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1)巧妙调动积极思维,有所见有所思方能有所言。(2)评说结合,赞扬鼓励。不管学生说的如何 ,教师都应高兴地倾听,并给予适当的鼓励。(3)引进竞争,调动说话兴趣,如开展“能说会道”擂台赛,分成小组,人人都说,然后推选一名小组“明星”参加班内竞赛,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4)创设机会,经常练“说”。在课堂中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在课外开展学生说话的活动。如利用早会或活动课开展“小小演说家”活动,自选或指定一些有趣的话题如“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玩具(或活动)”等等,学生轮流或自荐自由演讲,说得轻松、说得有趣。常说自能敢说爱说以致会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日趋提高。

四、勤抓契机,渗透无形训练

新课程编排科学、素材丰富;课外时空中说话素材也用之不竭。教师要善于发掘素材,创设实践性情境,因人训练,因事训练,把说话训练渗透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是为训练而训练,而要达到自主、自然,化训练于无形,使学生说话逐步达到规范自如、自由表达的境界。

1、增强训练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渗透并长期坚持说话训练。

2、要充分挖掘素材利用契机。如:课堂上的问答不仅要关心答得对不对,还要关注学生说话的品质、说话的完整与准确;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指导看图说话;利用课后“读读想想”及“语文园地”直接进行指导训练;师生会话也应留意说话质量。

3、精心构建说话平台,帮助学生训练、提高、展示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童话故事会”“我有一个新发现”等。

4、创设情景、有感而发。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分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击鼓传花”等。学生亲身体验、群情激昂,随后就有话可讲且乐于说话,连向来胆怯的同学也忍不住争先发言。

5、角色表演,先演后说。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帮助盲人过马路、陪护瘫痪老人、推轮椅等情景剧,根据剧情愉快又顺畅地说出了遇到该帮助的残疾人时该说什么?该怎样做?还认真地互相评议创意和说话质量。说话训练在愉快的表演中收到良好效果。

6、借助绘画,介绍画面。学生自由作画,哪怕是信手涂鸦也倍感有趣,然后自己介绍所画内容十分细致认真,教师借机予以适当引导纠正。此时此刻,润物无声的说话训练悄然有了深入的效果,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于无形的情趣中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作者简介】刘远和,男,本科毕业,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杜浔中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主要致力于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和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杜浔363215

猜你喜欢
渗透思维方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