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 黄 坤
【摘要】本文分析了媒体在实现教学交互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当前媒体的发展趋势,揭示了网络作为交互媒体的战略意义;针对当前网络媒介在远程教育中综合应用所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由网络媒介系统组合形成的多位一体的教学交互系统,以期为更好地实现远程教育教与学的交互与整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交互;交互系统;网络媒介
远程教育是一种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相对分离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不同,远程教育的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是相对分离的,这种分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的分离,即教师和学习者在不同的地点分别完成教与学的活动,还表现在时间上的分离,即教师和学习者在不同的时段分别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相对分离”的特点决定了远程学习不能像面授课堂学习那样,学习者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听教师讲课,得到教师直接、持续的学习指导。所以,以媒体为中介实现教与学行为的交互就成了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远程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交互的一般定义是‘相互作用,意为在某种共同的或者相互的行为中,人或者事物互相影响了对方。”[1]在远程教育领域,学者们用“教学交互”来描述这种教育模式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交互现象,并有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尽管教学交互是两个主体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交互的核心和受影响的对象却主要侧重于学习者,同时,教学交互是否发生也以学习者内在变化发生与否为依据,其目的是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 教学交互的实现是对媒体的要求
1 教学交互过程的实质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交互过程是信息在两个主体之间相互传递的传播过程。传播学者德弗勒的环形传播模式很好地描述了教学交互过程,该模式应用在教学交互中大致如下图所示:
图1 环形传播模式图
环形模式图显示,教师发出的表征信息的符号,经过发射器的编码,转化为信号后,在信道上进行传播,在传播的另一端,接受器收到信号后经过译码还原为符号,符号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为含义(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含义,发出表征反馈信息的符号,经过发射器的编码,将符号转换成信号后,在信道上传送,接受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译码还原成符号,表征反馈信息的符号被教师接受并内化为含义。信号传送以及编码译码的过程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到此为止,已经形成一个交互的回合,往后的交互便是依据该回合传播模式的循环往复。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媒体是实现教学交互的关键。整个环形模型中,除了交互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外,其他组成部分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媒体。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以及各种人际交互都需要依赖媒体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
2 传播学揭示的获得良好交互效果的媒体要求
关于交互效果的评判,德弗勒[2]指出,“如果发出的信息和接受的信息在含义上一致,那么就是传通。相反,若两者的意义截然相反,即等于没有传通。然而,含义上的差异性是常见的,完全的一致性却是罕见的。”造成含义上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噪音的干扰造成发出和接收的信号不一致,会导致接收的信号通过译码后所还原的符号与信源发出的符号不一致,进而影响到信宿将接收到的符号内化为含义。这就对媒体硬件的性能提出了要求。要求硬件设施应该保证信息的传播基本无误,尽量减少各种外在的干扰。
第二,学习者知识经验的特殊性可能影响到学习者对所接收符号的内化。学习者的经验可能具有局限性,也可能具有多面性,这都会影响到学习者对接收符号的内化。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经验可能使得学习者对同一个符号产生不同的意义建构。这就对媒体软件的性能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远程教育的软件设计者在设计开发各种学习软件(如多媒体教材)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多样性,尽可能引导学习者进行正确的意义建构。此外,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差异会对学习者选择教学支持软件产生影响,他们倾向于接受符合其学习习惯且方便易用的支持软件。因此,软件设计者在设计开发各种支持软件(如网络交互平台)时,还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支持软件自身的特性,尽可能使开发的支持软件更好的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由此易知,媒体是实现教学交互的基础,媒体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交互成功与否。所以说,“媒体是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的条件,描述媒体能力的交互性是实现教学交互的前提。”[3]
二 网络媒介的综合应用是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1 媒体的发展是三代远程教育演变的集中体现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现教学交互的途径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发展上,从历史发展的轨迹再次证明了媒体是实现教学交互的关键。
从以“教师或者远程教育机构通过邮政通信传递各种印刷教材给学习者,学习者通过印刷教材进行自学”[4]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远程教育到以“使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录音、录像等个人媒体”[5]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远程教育,再到建立在双向交互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双向交互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深深刻上了媒体发展演变的印记。三代远程教育实现教学交互的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第三代远程教育,综合运用邮政传递、VBI信息形式以及网络教育平台三种方式共同实现资源的传输;因地制宜的采取直播课堂、双向视频、面授辅导和个别辅导等多种措施实现教学辅导和答疑;通过组织学生在面授辅导课上进行讨论以及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使得远程教育在实现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等方面都有着较为可行的方案,极大的提高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动着远程教育成为大众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力军。
2 网络媒介的综合应用是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异步交互主要通过邮政通信实现,由于回合的周期过长,其时效性大打折扣。传统的同步交互主要通过各种直播课堂、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实现,但它们都是要求空间高度集中的实时通信系统,对学生和教师的空间限制较大;而且视频会议系统和直播课堂的费用高,操作也较为复杂繁琐,需要多人多部门的协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鉴于成本和人力的考虑,直播课堂和视频会议系统难以随时进行。
正因为如此,同时具有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功能且性价比高的网络正在受到远程教育的青睐。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性价比日益提高,已成为当前远程教育领域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媒体。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介以其优越的交互功能为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形势下,探究如何将各种网络媒介系统性的综合运用,以更好的为实现远程教学交互服务,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
三 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关于网络媒介综合应用的实践探索
1 网络媒介为实现教学交互服务的现状
张伟远等(张伟远、王立勋,2004)提出了网上学习平台三大功能的划分,即课程设计功能、交流和协作功能以及管理功能。其中,交流和协作功能进一步细分为BBS讨论区、内部电子邮件、基于文字网上讨论室、基于视音频的会议讨论、文件共享、工作组、电子白板7项子功能,较全面的反映了网络媒介支持远程教学交互的最新发展。
由于功能完备,性价比高,以网站、博客、电子邮件、BBS讨论区为代表的异步交互媒介和以聊天工具为代表的同步交互媒介都已经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得到了应用。王珠珠、张伟远[6]2005年在我国53所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应用网络媒介实现教学交互的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的网上教学平台都有文件共享和BBS讨论,近50%的教学平台有在线聊天,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学平台有内部电子邮件和视听会议的功能。可以看出,我国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平台充分重视通过网络进行教和学的交流和协作。”
表1 网络媒介交流与协作功能统计表[7]
王珠珠、张伟远两位学者的研究结论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应用网络媒介实现教学交互的实然情况仍然大抵如此,发展在于当前的远程教学平台中文件共享和BBS讨论区的应用率几乎达到100%,在线聊天工具与内部电子邮件开始全面普及,应用率大大提高,工作组和电子白板的应用率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
当前,我国网络学院综合应用网络媒介实现教学交互的实践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网站、BBS、博客、聊天室等网络媒介作为分散独立的软件个体,根据各种交互的需要,组合起来加以应用。另一种方式则是将Blackboard、Moodle、Sakai等免费开源的网络公共服务教学平台引入远程教育领域,这些平台以工具的形式集中了论坛、博客、网站、聊天室等多种网络媒介,为远程教育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远程教学交互的实现。凭借着结构综合所产生的方便实用的优势,第二种方式已成为我国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践的主体和趋势。但不管是网络媒介的分散独立还是平台集中,网络学院都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介的功能实现交互。他们通过公布主讲教师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开设相课程论坛等方式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定期安排辅导教师使用聊天工具进行网上同步答疑;组织学习者通过聊天工具进行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通过多种网络媒介的支持,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互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 网络媒介在实现教学交互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种网络媒介虽然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应用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网络学院之间建设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网络学院已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集中了多种网络媒介的功能,实现了全面且高效的教学交互,而另一些网络学院却对网络媒介的应用不充分,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媒介在实现教学交互上的优势。
第二,一些网络学院在应用网络媒介的实践中,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过分关注于交互功能的实现,缺乏对交互效果的充分考虑,没有根据不同交互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网络媒介。例如,许多远程教育机构都开设了课程论坛,但是对论坛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在他们的设计下,论坛成为一个实现所有交互的场所,不仅实现学生之间的交互,还实现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功能显得很混乱,交互效果不理想。举例来说,一些教学论坛通过以辅导教师充当版块版主的形式,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辅导,笔者认为这不太合理。由于论坛对于发帖的主体不具备排他性,辅导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发表话题,此时,整个论坛就会很混乱,难以体现主体和重点。论坛上既有课程辅导教师针对该门课程一些重难点的发表的相关话题,又有学习者发表的疑问求助,两者混合在一起,没有主次之分,使得大多数学习者找不到重点。此外,由于论坛板块的分类功能不完善,辅导教师发表的论题也不能分门别类,使得学习者查阅起来很不方便,交互效果不理想。据此,笔者认为论坛不适合学习者与辅导教师之间的异步交流。
第三,一些网络学院在应用网络媒介的实践中,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存在功能混乱或者功能过分集中的问题。例如,同一交互功能采用过多网络媒介重复实现造成的功能混乱的问题,一种网络媒介实现多种交互功能造成的因功能过分集中导致学习者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等。前面描述的论坛实现了过多的交互功能,便是功能过分集中的体现之一,这可能导致多种交互功能出现在同一个视觉空间,成为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潜在影响因素。
鉴于网络媒介在应用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就网络媒介如何才能更好的为实现教学交互服务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既是远程教育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远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亟待远程教育学者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四 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媒介综合应用的探索与建议
1 网络媒介在功能上的科学综合初探
(1)多位一体的网络媒介系统组合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交互服务
面对多种网络媒介在具体应用时出现的功能混乱或者功能过分集中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来审视网络媒介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讨论教学交互系统,要求我们把多种网络媒介的组合视为一个实现教学交互功能的系统,各种网络媒介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着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尽可能大的指导理念,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原则:首先,应适当分解系统的功能,即多媒介实现多功能,充分发挥各种网络媒介的优势,为系统整体服务。其次,一种交互通常可以由多种网络媒介实现,应当为某种交互选择合适的网络媒介。同时,一种网络媒介通常也能够实现多种类型的交互,应当仔细思量一种网络媒介适合为哪种交互类型服务。为了取得最佳的交互效果,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平衡利弊关系,实现网络媒介与交互功能之间的最佳组合。再次,根据陈丽教授提出的“教学系统交互性六要素分析模型”[8],教学系统的选择需要考虑交互符号、交互介质、交互时效性、交互范围、交互控制、交互信息的保留性六个要素。网络媒介有其特殊性,它们是依靠同一种介质(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多种技术表现形式,在介质上是平等的。并且各种网络媒介都能传播常用的文字、图形等符号,除聊天室具有传播视音频符号的能力外,网络媒介在交互符号方面大体平衡。此外,网络媒介的“交互信息的保留性”功能比较完善,电子邮件、博客、论坛都具有长久保存信息的能力,聊天室也可以通过一些手动的附加功能长久的保存信息。所以,对于网络媒介而言,最需要考虑应该是交互的时效性、交互范围和交互控制这三个要素。因此,在具体选择网络媒介时,应着重考虑这三个要素。最后,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不能相互干扰,尽量减少因多种功能在同一个视觉空间出现造成的学习者注意力分散和因功能重复造成的学习者心情不愉悦所带来的内耗。根据原则一二三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原则四的检验性,笔者简单的为教学交互的各种类型选择合适的网络媒介,具体选择程序如下表:
表2 交互类型与网络媒介组合表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学习者如何实现多种交互功能为线索,描绘出多位一体的教学交互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2 多位一体的教学交互系统图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信息:第一,远程教育机构通过网站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学习资源的下载和点播,还可以通过连接数字图书馆为学习者提供扩展资源。此外,作为补充功能,网站可以发布各种教务信息和课程信息。第二,学习者通过博客的评论与留言功能与辅导教师交流,辅导教师通过个人博客发表关于课程重难点和方法指导的论题,并通过回复留言的方式进行答疑活动,相关课程的辅导教师可以组建博客群或者申请团体博客组成辅导团队;辅导老师定期安排网上答疑活动,学习者通过聊天工具与辅导老师进行同步交流。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与辅导教师进行交互,接受个别辅导。第三,远程教育机构开设课程论坛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同时,聊天室可以作为协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平台以及主讲教师主持的对重要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