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军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校本教研的首要任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校本教研要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关键词:校本教研;新课程;教师;专业素养
众所周知,新课程的成败,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并最终将之付诸教育教学实践。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校着重从制度建设、培训和实践行动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促进校本教研发展的良好秩序
为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我们建立了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树立研究意识,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1. 多样的组织形式
第一,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全校建立了由本学科教师组成的教研组,每周日晚活动一次,每次研讨一个专题,同时进行组内评课活动,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本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及发展,且利于教师个人在集体中得到发展。
第二,以年级为单位的教研活动。由年级备课组来共同完成,教师集体共同探讨本年级中的问题,如新课程学生成长评价研讨、德育工作研讨等,并通过集体研究加以解决。每周活动一次。
2. 研究方式
方式一: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反思。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相关问题,这一问题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个人针对该问题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和反思解决原有问题,并在新的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新的反思,如此反复。
方式二: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提出解决方案——验证实施——解决问题。
当教师发现的问题通过自我反思和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时,则通过教师共同体共同研讨,以解决问题。由此,教师再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新的反思。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3. 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关的制度来保障,我们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反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评价制度等等。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习最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实施“集体备课——个性修改——教后反思”的策略,从而实现教研组(备课组)内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建立反思交流制度。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一个教学个案研究,并上传到校园网进行交流;组织实验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建立教研评价机制。学校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如参加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结题制度、教学反思课件上传制度、撰写发表论文、辅导学生获奖等一系列成果奖励制度。
二、抓好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我们每年暑假都要对即将任教高一年级、高二年级的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和新教材培训,在此基础上,坚持进行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和校外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本校课改的实施。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1. 岗前培训。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全面进行岗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2. 自我研修。研究新课改《纲要》、新课标、新教材教法、新课改的基本问题、热点问题、操作问题,教师参与学校一系列文件的制定,在此期间结合校本培训进行专题学习。
3. 理论、专家引领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得到先进科学理论的引领。学校规定每学期教师要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在省级以上刊物上每学期至少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除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外,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请有关专家来我校讲学,学校每年派五到十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
4. 专题化培训。针对在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成专题进行培训,如新课改理念,新课改教学理念,新课改教材特点,新课改的热点、焦点、困惑问题,“三维教学目标”等问题。
5. 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新秀工程”以促进老师专业成长。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承担课题、举行示范课、公开课等切实措施,锻造了一批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县名师。通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三、以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课题研究。将承担的上级科研课题转变为实践化的教研,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建立实践化研究课题,以课题的理论指导实践,将课题的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
2. 问题化的研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就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教务处每学期组织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上课老师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设计、制作精美的课件,认真施教。通过以上环节,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 学科学术研究。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一次备课组活动,开展“说、授、评”,进行自我反思、合作反思,对新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探索新课改的路子。
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取得的收获和思考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确立了自下而上的研究制度,特别是教师共同的参与,在培训和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逐渐提升,有助于教师主体意识的发挥。校本教研把教师从研究的“配角”或“执行者”的地位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对教师结合教改实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老师们在不断反思中学会了思考,增强了问题意识;在同伴间的研讨辩论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在专家和教研员的引领下,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水平,校本教研已经成为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