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现在我就谈一谈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而且增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在古代通称为“秀才”,常常成为被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无能。这话不无道理。但是,话还要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造反成功的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
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选自《书海浮槎》,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