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月彩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作品是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这种美,引导学生去鉴赏,使他们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感受美、体悟美以及塑造美的能力。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引”中启迪美
学生审美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被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努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全身心投入,以此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如教学《乡下》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文中所描绘的景物连缀起来,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宁静、和谐、迷人的乡景图,然后再引导他们细细品味词句,体会作者融入景物中的独特感受,进而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观”中感受美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让学生仔细欣赏荷花的录像:一池荷花在随风起舞,盛开的清丽脱俗,未开的含羞待放。通过欣赏,学生很快便进入到课文创设的境界中,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感情得到了升华。这时,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就能够享受审美的愉悦,感受到文章意境的优美。
三、“品”中体悟美
“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本,推敲文本语言。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描写阮恒的痛苦时用了“啜泣”“呜咽”“哭泣”三个程度不同的词语。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调换。学生经过反复推敲后,认为这三个词表现出了阮恒痛苦——更加痛苦——极为痛苦的由浅入深的内心感受:阮恒想到自己要死了感到害怕而哭泣,但为了挽救同伴的生命宁肯自己去死,表现了阮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所以三个词不能互换。通过品读,学生对美的追求到了一种欲罢不能的境界。
四、“创”中塑造美
“创”是审美主体对作品意象的品鉴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进而塑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创”,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出课堂,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例如在教学《船过三峡》一文时,我让学生做导游,介绍三峡的奇丽风光;在教学《火龙出水》一文时,我又让学生来做解说员,配着录像解说火龙出水的经过。学生在口语实践中表达美、创造美,同时也获得了美的熏陶和感受。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尝试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完成审美这一过程,在文、情、理的相互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进而升华美的情感。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坡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