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摘 要: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原有的知识出发,从案例出发,从矛盾出发,从比较出发……,一环扣一环地设疑,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已有的经验 生活实际 比较 矛盾 案例 设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带着问题去读,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之中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已有经验设疑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在菜豆种子结构的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谈话。问:为什么种子种在土壤中能萌发出幼苗呢?而石子就不行呢?(引起思维)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得认识种子的结构。接着发给学生浸软的菜豆种子及放大镜等材料用具,配合挂图,师生共同解剖,边观察,边谈话。同时提出三个问题:(1)莱豆种子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结构跟菜豆相似?(3)胚为什么是种子的主要成分?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生活实例设疑法
设疑时如果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既能产生兴奋点,印象深刻,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了基因分离规律后提出:父母都有耳垂,却生下无耳垂的子女,这是为什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在学习光合作用时,让同学们一起来分析早晨太阳没有升起到树林中去锻炼到底好不好?该选择什么时候去锻炼?通过这样的设疑,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以旧换新设疑法
通过复习旧课,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产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例如:我在进行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生物的遗传”一节的教学时,课前让每个学生调查自己与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单、双;有无耳垂;舌头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起;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等,做好记录。上课时提问学生调查结果,引出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提出问题:“性状是怎样遗传的?你们为什么会像父母?胚胎发育的起点是什么?”通过讨论指出: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都是靠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接着就提出:“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能够担负这么复杂的遗传功能呢?”这样,一步一步地组织学生探究新知识,使知识深化,使学生逐步获得探求知识的思维方法,从而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用。设计问题似在温故,而实在知新。
四、比较设疑法
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提出问题,使学生认清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效果。例如,讲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后,抓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位、需要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进行比较提问,使学生不但加深对两者实质的理解,而且容易掌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如,在讲完“观察动物细胞”一节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所学的植物细胞,然后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进行提问,再就两者结构的区别和联系提问,然后再提问它们的形态结构各自决定了它们有什么功能。这样比较性地进行提问,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新知识而且还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并且明确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五、创新设疑法
创新设疑能使学生思路较为广阔、深刻。同时答案也不唯一,这样既可拓宽学生对基础知识间的纵横理解,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中设计开放性的提问:“如果水升温消耗的能量远少于花生的燃烧热量,那么损失的花生所含的热量到哪里去了?”如在“细胞”一节中,细胞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外到底有什么?细胞是怎样工作的?细胞产生、发展历程怎样?学生如看到这么多问号,就会有很强的求知探究欲望,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六、案例设疑法
如在性别遗传的教学时,可介绍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女性在怀孕期间家人都对她很好,可生了一个女孩后,家人的好都不见了,对她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如果你是双方当事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介绍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可介绍这样一个案例:有三个北京中学生在饭店吃了一份猪爪,可付款时要1500元,理由是吃的不是猪爪,而是熊掌。如果你是当事人,你该怎么办?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学”贵在于“问”,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有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参考文献:中学生生物学 2004.6 生物学(七、八年级)教师参考用书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