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妮
摘 要:在亟需高素质人才的今天,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这要求教师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小学数学的教学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开发学生真正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引导 培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们平常的学习成绩不差,但是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却是十分吃力。或者是即使这个问题解决了,可是遇到同性质的另一问题,变另外一种说法却同样不知如何入手。而我也从其他老师处知道,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为什么随着教学措施的提高,可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校里并没有学会或者说学不会怎样思考问题。所以,我在这个课题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至于这方面的原因,我早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我认为很大原因是由于老师们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误导。首先,很多老师们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一味地以教学进度为首要的衡量标准,不顾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问题。而另外学生们也是单纯地看到一时的成绩,并没有真正地考虑问题,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认为,开发学生真正思考问题才是最为重要的。在研究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自然地就会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识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第二,就是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农村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时,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几种解法。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发散式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如教学了“比”以后,让学生对于含有“比”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联想。这样,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此外,我还认为在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明确各年级所担负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当然值得注意的就是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否则以后就很难纠正。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其实,我认为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总的来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激发强烈的思维能力,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庄河市新华街道徐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