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8个人举手到没人举手”说起

2009-05-31 08:25陆克荣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冷场黄花立场

陆克荣

最近听了沈重予老师的一次教育讲座,沈老师讲的一则案例引起我的思考。

案例:

有位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经典例题“两个数比多比少问题”时出示题目:红花有8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几朵?教师题目一读完,立刻有8个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教师没立即让这些学生回答,而是先提问:“这题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话刚说完,这8个学生的手立刻收了回去,课堂上一下子没人举手,一时间冷场了……

思考:

为什么一开始跃跃欲试的8个学生都不举手了,我想是因为一开始他们看到这道题目时肯定没有按照教师预设中的“套路”思考: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在多的里面去掉与少的同样多的一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要知道学生有他们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如果教师不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能先“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再予以解题思路的引导,冷场应该可以避免。

我不禁想问:教育是为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因为这是教育立场应有的三条基准线!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的,因此教育应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而教师们(包括我)常以惯有的思维,经常不在意地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学生的需求,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但结果是,学生在自己立场上的缺位,教师在学生立场上的越位,最终使学生立场异化为教师立场,导致教学失败。

其实,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妨尝试“蹲”下来与学生同一高度,多以“学生立场”设计教学,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通常告诉学生某题该怎样解决,很多都是展现思路的教学,很少展现思路的寻找过程。教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审视、面对问题,让学生看到教师在思维过程中探索、受阻、突破等一系列过程,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寻解题途径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黑板前写写、画画、算算,让学生看到你寻找思路的经历以及如何攻克难关找到正确航向的过程,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寻找解法提供借鉴,用自己现身说法式的探索教会学生探索。我想,“授之以鱼”肯定比不上“授之以渔”,更比不上“悟其渔道”。

所以,我坚信一个能从学生立场出发,能随着学生一起“长大”的教师,一定能成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师!

猜你喜欢
冷场黄花立场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长安画派“冷场”了?
高亮度冷场电子源研究进展
冷场君与人气王有时只差一个“如果”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