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毒死了光绪皇帝

2009-05-31 05:20
国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光绪帝光绪皇帝李莲英

陶 淘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一对母子,两个政敌,一个是38岁的盛年,一个是78岁的老者,他们的死,相隔不到20小时,这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吗?

100年前,光绪皇帝被谋杀的说法就开始在民间流传。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的研究还基本认定光绪是因常年体弱,自然死亡。今天,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终于被科学的证据再次更新。

2008年11月,由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设计所、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的“清光绪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清光绪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他们运用核分析法和法医学手段对光绪的头发、骨骼、衣物进行了科学的检验,认定光绪皇帝确是被砒霜毒杀。

一场版本众多的谋杀案

民间对光绪之死的种种说法虽然在细节上有诸多区别,但都认为是被毒死的。凶手是谁?有人说是袁世凯或者李莲英,但多数说是慈禧。

其实,早在1904年,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就对日本公使内田康哉透露:“光绪会死在慈禧之前。”

长期陪侍光绪皇帝的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了一则亲历故事,印证了伍廷芳的话:光绪死前十一天,慈禧生日,光绪率百官贺寿。但慈禧拒绝见光绪。“时太后病泻数日矣,有僭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可见,慈禧当时心意已决。

据名医屈桂庭所著《诊治光绪皇帝秘记》,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不得了”,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光绪死去当天,紫禁城内也有怪事发生。《启功口述历史》一书记载,当日礼部尚书溥良(启功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亲见一个太监端着盖碗从乐寿堂出来。溥良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酸奶)。”送后不久,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就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光绪死后,穿戴入殓,一反常规,都由宫内太监一手包办,未让内务府插手。尸体被悄无声息移入宫中,入殓之际究竟是什么样,无人能知其详。

脉案难记实情

20世纪80年代,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清官档案。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医学家共同合作,仔细研究光绪的脉案和药方,得出的结论是光绪一生体弱,最后久治不愈而死。

光绪的病案显示,其十五六岁已经弱不禁风,二十七八岁耳鸣脑响渐次加重,又长期遗精。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长期软禁于瀛台,生活十分清苦。御前所列菜肴虽多,但大多腐臭,不能进口。光绪皇帝居所年久失修,四处透风,隆冬天气并无炉火,寒冷至极。

专家们认为,政治上的失意使光绪十分痛苦,加上在囚禁中身体饱受折磨,光绪的病情加重,以致死亡。

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先生认为:“对这些脉案、药方,也要谨慎从事,考察它形成的环境和条件。”如许指严的《十叶野闻》就记载了江苏名医陈莲舫为光绪治病的情况,“医官不能直接问皇帝病情,症状都由太后代述。皇帝不时点头,或说一两字证实。……太后命令诊脉后,臣就抬手给皇帝诊脉,但仍跪在地上,据说根本无法确知脉象如何,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之后,太后又讲述病状,说皇帝舌苔如何,口中喉中生疮如何。既然不能亲眼看见,只能姑且听之。”如果“脉案”不过是记录慈禧的话,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光绪的病情呢?

头发中找出答案

2003年,有人想要采用与查考史料截然不同的方法来破解光绪的死亡之谜。随后,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四家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课题组,试图利用现代科技破解这一百年疑案。一切,都从皇帝的头发开始。

1938年,光绪帝的陵墓遭盗掘。1980年,有关部门对棺椁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光绪的若干头发、遗骨与衣服被移出,一直保存在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库房,20多年从未被翻动过。

研究者采集了光绪帝的两小绺头发,将它们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方法清洗,自然晾干,剪切成1厘米长的截段,逐段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头发参与人体代谢,并能记录特定时期人体积蓄的某些元素信息。一般的成年人的头发,一个月生长约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头发可以反映出人体内约一个月的新陈代谢情况。

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帝的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砒霜正是剧毒砷的化合物。

一系列对比实验及模拟实验表明,光绪两绺头发中砷含量的最高值远远高于当代人,而且是清末草料官的132倍,是隆裕皇后(光绪皇帝的皇后,死于1913年,和光绪一样,葬于崇陵)的261倍,也远远高于其棺椁内物品和墓内外环境样品的最高含砷量。也就是说,头发上的高浓度砷并非来自环境的沾染。研究者还将光绪的头发与当代慢性砷中毒患者的头发含砷量进行了对比,是后者的66倍,砷含量分布曲线也截然不同,很显然,光绪也并非因长期服用药物导致慢性砷中毒而死。

2006年,课题组提取了光绪帝的头发残渣物、遗骨及衣物进行检验分析。

光绪帝的头发上局部有结痂物状的残渣,砷含量明显高于头发,专家们推断它就是光绪帝头发高含量砷的来源,而这些残渣物的唯一来源就是光绪帝的尸体。尸体腐败后,器官组织中的砷可能会沾染到骨骼上。在装存光绪遗骨的瓶内碎屑、一块肩胛骨和一块脊椎骨上,也分别检测到了高含量的砷。在光绪遗存下来的三件较为完整的上衣中,胃腹部位有多处腐蚀脱落形成的窟窿。以上检测结果表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中,这种剧毒化合物也四处扩散,并由里向外侵蚀衣物。由此可推知:光绪帝的骨骼、内层衣物及头发的高含量砷均来自其尸体胃肠内含砷的物质。

光绪帝胃肠中致命的砷元素究竟来自哪种化合物呢?经过一系列分析、比较和小鼠实验,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砒霜。

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因受条件限制,光绪帝尸体中的砒霜总量难以测算,但仅头发残渣、内存衣物及其残渣中的砒霜总量就高达约201.5毫克,那么他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足以致死,应该没有疑问。

2008年11月3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光绪死因研究报告会,正式宣布其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可能谋杀光绪的三大元凶

历史似乎就是一团永远解不开的谜。光绪也是一样,做为一个常年失去人身自由的囚徒皇帝,有动机、有机会对他下手的人不止一个,人们的怀疑对象自然也就不止一个。从解开死因之谜的那一刻起,这个新的谜团注定又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去揭开。

其实早在死因之谜揭开之前,许多人就已经就可能的谋杀凶手做出了断言或是猜测。总的说来,被列为怀疑对象的有三人:慈禧太后、袁世凯、李莲英。

三人中,慈禧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如果溥良所言,慈禧曾在光绪驾崩前赐塌喇于光绪之事属实,慈禧无疑就是谋杀的罪魁。其实慈禧在百日维新中屠杀六君子、囚禁光绪,事实上已经与这个外甥造成彻底的决裂。而且,光绪死后的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就在中南海仪鸾殿去世。临死之前,自知自己大限将至的慈禧,害怕光绪帝在她死后重掌朝政,对自己的政策和亲信进行反攻倒算,于是派人将光绪帝害死,这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清稗类钞》一书中就已经明确地记载说光绪被慈禧害死,而在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也记载了当时宫里盛传这种说法的历史。

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在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就表露出了杀掉光绪的意图,她先是对外一再宣称光绪病重,然后向全国征集名医前来会诊,并且安排了溥俊做大阿哥,按清律历如果此时光绪驾崩或退位,大阿哥即可接班。可惜,当时洋人们不同意,法国还特意派出了医生进宫给光绪诊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光绪帝无大碍。正因为这样,慈禧记恨洋人,转而支持先前一直剿灭的义和团,公然向八国联军宣战。

但是多年后,在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这位末代皇帝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他认为袁世凯是谋杀光绪的罪魁。因为袁世凯把光绪的百日维新破坏了,怕光绪上台后杀他的头。《我的前半生》中写道:“光绪皇帝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按照常例,皇帝的病,每天太医开的药方都要分抄给内务府大臣们每人一份,如果是重病还要给每位军机大臣一份。据内务府某大臣的一位后人告诉我,光绪皇帝死前得的不过是一般的感冒,他看过那些药方,脉案极为平常,加之有人前一天还看到他和好人一样站在屋里说话,所以当人们听到光绪病重的消息时都很惊异。更奇怪的是,病重的消息传出不过两个时辰,就听说已经‘晏驾了。”溥仪从2岁起就住在故宫,期间还被袁世凯逼迫,于1902年正式宣布退位,结束清朝的统治。他的说法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第三个有嫌疑的人就是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这一说法源自英国人濮兰德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后者在她的书中写道:“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他害怕光绪掌了权和自己算帐,不如自己先下手的好。经过几度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近来奴婢听许多人说,万岁爷的身子很不好‘奴婢愿意瞧瞧他,或者可以使他的身体好起来。……就在李莲英说过这一番话的第二天,光绪便好端端地害起很厉害的病来。……只有光绪自己心里是明白的,他料定必是李莲英在饮食里下了毒,存心要谋杀他。”这种说法疑点最多,据另一份资料显示,李莲英和光绪的关系实际上还是非常好的。举一个例子,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期间,慈禧仓惶带着光绪往西一路跑到陕西。期间,他们一行人曾在保定住过。保定直隶官员对慈禧招待安排非常好,铺盖、日用饮食各方面安排得头头是道,应有尽有。一天晚上,李莲英先伺候慈禧睡下,他就回到自己的屋,突然想到光绪屋去看看。到光绪屋一看,是青灯一盏,光绪在那儿孤坐床上,李莲英一看就明白了。他是聪明人,光绪床上被褥什么都没有,旁边小太监也没有,天气很冷,那光绪怎么睡呀?在这个时候,李莲英马上就跪下了,给光绪跪下说“奴才该死,这些太监没有在这儿伺候您,没照顾好,都是我的责任”。说完了以后,就回到他自己的屋子,把他的被褥等拿到光绪那边,把光绪安置好了,睡下了,才回到自己屋子里去。这个事情不是正史记载,但可信度较高。光绪回到北京之后,因为他这时候还是囚帝,所以那些小太监也不是那么买账。光绪回到北京之后,说了一句话,说没有李谙达,朕是不可能活到今天的。“谙达”就是师傅的意思,就表明光绪对李莲英有感激之情。就此而言,光绪即便重新亲政,也不会找李莲英麻烦的。由此看来,前两者的嫌疑最大,但历史久远,要搜集证据证明谁才是真正凶犯却很困难。

光绪帝的死因已被破解,而杀害他的黑手却还藏在历史的黑幕中。

猜你喜欢
光绪帝光绪皇帝李莲英
张之洞怒斩“光绪帝”
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是为保护?
李莲英墓中身首异处之谜
李莲英中计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
光绪帝驾崩
戊戌政变前后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光绪幽禁做点心
看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