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解放思想须13点突破

2009-05-31 05:20杨永善
西部大开发 2009年5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延安精神陕西

杨永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中央提出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这对经济发展滞后的陕西来说,是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阔步前进”的大好机遇。对此,笔者以为陕西在新一轮的解放思想中,应在以下13个方面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非公有制经济要有较快发展。目前,陕西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少、规模小、速度慢、效益低。比如,在2007年末,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9.4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也低于重庆、四川、广西,私营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仅为浙江的1/2和1/4。

因而,陕西应借着新一轮解放放思想,要彻底克服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种误解和偏见,使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发展;切实克服对非公有制经济常常“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担心多于关心,红灯多于绿灯,指责多于指导”的种种错误的做法和模糊观念,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推荐任用干部上要有新理念。首先要选好管干部的 “伯乐”。要选思想解放、公道正派、政策水平高、能以身作则的人管理干部;其次要选德才兼备干部,有才缺德、有德无才的干部都不可用;三是要敢用有缺点的能人,不用四平八稳的庸人;四是要用有思想、有棱角,勇于开拓进取的人;五是要用老百姓拥戴、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六是要用干干净净干部,不“带病”提拔;七是加快民选干部的步伐,扩大民选干部范围。

对历史问题的处理要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陕西过去发生的一些大事,包括已处理过的人和事,以及制定的文件、制度和法规,都要用这把尺子来衡量,对的就坚持,错的就坚决改正,决不能是非不清,含含糊糊。如陕西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比全国晚三四年;20世纪90年代工业结构调整未跟上全国步伐;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地、县改市的“双改”落伍全国10年;1992年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半途而废;1997年中小型企业改革工作夭折等等,都需要进行认真总结、分清是非、客观评价、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廉政建设要有实质性突破。近多年,全省涉及官员的财产来源不明案件日益增多,领导到底有多少财产,哪些是正当的,哪些是非法的,家属有没有参与权钱交易的非法活动等等,群众全然不知,蒙在鼓里,事情暴露才让人大吃一惊。所以,陕西要借这次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强劲东风,敢为天下先,率先考虑公布领导干部的财产和家属的动向及领导的单位、家庭电话,以便增加透明度,便于群众和社会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使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

对违法违纪事件的处理要加大力度。近多年来,全省大小事故、各种矿难频繁发生,有些干脆就是责任事故,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死伤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百余人,一些都没有认真追究领导责任和严肃处理,有些虽处理,但处理得太轻,“只处理小头目”,“不处理大官员”,真真正正走了过程,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意见很大。

这种不把老百姓生命当回事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为教育其本人和广大群众干部,不管什么人,只要是违法违纪的,都要严肃查处,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该法办的法办,决不能迁就姑息。

要理直气壮倡导和发扬延安精神。在当前新形势下,省上一些干部群众总认为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延安精神已经过时了,不敢也没有必要再提了。延安精神是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法宝,只能发扬光大。针对此情况,借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时机,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能怕这怕那,要理直气壮地倡导和发扬延安精神,作为延安精神发源地的陕西更是责无旁贷。

关注民权、民生、民情要有过硬措施。一是加快民主化进程,扩大民主范围;二是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三是提倡领导干部在网上同网民直接对话和交流;四是营造群众说真话、领导听真话的氛围;五、选派群众代表列席人代会、政协会、听证会、论证会、审判会及省级有关部门的有关会议,反映群众的呼声。六、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降低积累率、提高消费率,藏富于民,增加居民收入。

“以法治陕”要加大实施力度。在当今法制社会中,权大于法的状况还未根本扭转,法律不时受到权力的干扰。这表现在冤假错案接连发生,以权代法、以权抗法事件不断出现。在审判定刑上,由于个别领导干部的干预,结果判死刑的改死缓,判重刑改判轻刑,该判的未判,该撤职的未撤,该处分不处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执法者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碰硬,大胆执法,独立执法,秉公执法,不受外界特别是个别领导的干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真正实现“以法治陕”。

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方法。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但时至今日,陕西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层面上,可以说是没有计划经济的计划经济。在新一轮解放思想中,要改变计划目标贪大求全,工作方法行政命令,政府行为强化,市场行为弱化,放权少,而集权多,对经济工程和招商项目考虑政治因素多,考虑经济利益少……等等一系列计划经济留下的弊端。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将人和事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

要痛下决心改变“政治大省,经济小省”的格局。过去,省上在做好多事情上往往只考虑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和本省利益,一些事搞得轰轰烈烈,但却不扎实。如一些洽谈会、招商会、研讨会等实际效果与媒体报道的相差甚远。不少地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领导工程搞得不少,但居民收入增加的却很少,反差特别明显。这次西部大开发还未接受过去的教训,仍是风声大、雨点小,群众得到的实惠更少,与原来群众对西部开发的愿望比相差甚远。

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要有铁手腕。目前,省上机构分工过细,职能交叉重叠,相互制约,办事效率低下。如农口的农业厅、林业厅关系密切,分别设厅,并设有农办,扶贫办等。发改委和国资委机构庞大,号称“二政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末,陕西省国家机关及社会团体的人数已达51万,较1950年增长9.2倍,较1966年增长7.2倍,较1978年增长3.2倍。由于机构多,人浮于事,不少人上班无所事事,闲聊、打游戏的随处可见。如能按职能重新组合,合并精简,全省的机构至少可以砍掉五分之一,人员按任务分工,至少可精简四分之一,工作照样可搞得很好。

客观评价科技、教育、旅游优势。陕西的科技、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目前瞬息万变、竞争相当激烈的时代,这些优势对陕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的要害问题是如何保持现有的优势,开拓创新、赋予新的内容,千方百计发挥这些优势,使其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和新的经济优势。

在这方面,这些年陕西恰恰是落后了,“教育奠基”、“科技兴陕”口号叫了几十年,将这些优势当做炫耀的资本,整天喊在嘴上,却未落实到行动中。时至今日,教育既未“奠基”,科技更未“兴陕”,原有的优势已变成了劣势,究其原因,由于一些领导和群众对上述优势不能正确对待,自我感觉良好,优势不去发挥、不去利用,也不进行转化。久而久之,所谓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相反却变成了前进的包袱,成了一种摆设和花瓶。

社会发展的落脚点要落在富民上。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同中东部地区及周边省市区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的位次,均在许多省市之后,有的甚至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三、四位。如2006年末,陕西省的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低4083元、2491元和1372元,三项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24位、24位和28位。所以,增加群众收入应是陕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一要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目标和重点,不要放在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速度上,而是要放在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富民上;二是将改革开放带来的“富财政”走在“富民”的正确道路上。不能出现“富政府”、“穷百姓”,决不能挤占为民办事资金,使其落入“官本位”下的“与民争利”的行政误区;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戒建设工程政绩化,堵塞“与民争利”的漏斗;四是少搞一些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虚事,多搞一些提高人民生活的实事;五是将居民收入作为新时期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六是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落实到“以人为本”、为民致富上。

(作者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延安精神陕西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