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雷
不妨将救市与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整合,短期以救火,长期以使其更健康发展。
市场正处于下行阶段,全球资产价格呈现深度缩水状态。当华尔街不再令人向往,当昔日地王失去往日的风范成为烫手山芋之时,对于市场的当下尤其是后市的走向判断,就如同换季时节乱穿衣一般,令人找不到北。
如今,对房地产市场需要不需要救市,对房地产行业需要不需要振兴,讨论之辞众说纷纭。反对救市者,最大的理由在于国内房价已经过高,需要一步到位的硬着陆,泡沫不妨一次刺破,主张让市场去自我调节。而赞成救市者,其关注点则关注于硬着陆将对整体经济所产生的严重负面后果,倾向于主张乱世用重典,出台刺激市场的强力新政以改善或扭转目前的低迷局面。
笔者认为,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起源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目前的全球性經济危机,可以说是不远处的前车之鉴。曾经是弗里德曼信徒的美国在遭受此次危机之时,也不禁重新拾起凯恩斯大旗,可见市场机制在重大危机之前,其自我修复能力已然大打折扣,但对于整体经济的拖累却是非常明显。因此,在此情况之下,出台救市政策很有必要,对于市场信心的恢复也将有着相当明显的作用。救市并非是单纯救房价,而是应该更倾向于刺激交易量上升,令市场交易重新活跃。
此外,此次的市场低迷,究其原因除了来自市场的自我调节需要之外,更多来自百年一遇经济危机的冲击,试问哪个行业没有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当然,救市政策出台的短期效果会因此而削弱,滞后效应也客观存在。说到底,经济基本面是决定市场冷暖的最终因素,但这都不是放之任之的理由。
笔者认为就目前而言,“振兴”二字言过其实。从发展时间和可持续发展性来看,房地产行业都属于中国的朝阳产业。受经济危机的拖累,房地产市场遭受短期盘整实属正常。但从近年来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多有短期性的特征来看,在此关头制订一个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或是更为必要。鉴于此,不妨将救市与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整合,短期以救火,长期以使其更健康发展。
不妨再次明确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标。即在目前已经形成轮廓的基础上使其更为清晰,更有可执行性。在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已经实质性启动的前提下,使商品房市场更符合商品的特征。之前,由于保障性住房尚未能完全覆盖,商品房显然承担了过多的民生责任。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各自的面向群体和性质需要有明确的界限。投资性是商品房的“商品”特性,从中长期而言,投资功能应加以鼓励。不动产始终是最好的增值保值投资品。即使就目前而言,房地产价格的确在下行调整,但相比石油、股票等相比,它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抗跌特性,不应忽视的是,在经济下行时期,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会进行调整。
鉴于国内尚没有完善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多年以来,依赖向商业银行贷款始终是融资的主渠道。应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拓展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如此,既可以一方面缓解和分散商业银行的压力与风险,另一方面也能使房地产融资更为顺畅。当然,鉴于次贷危机就是源于证券化,因此必要的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
既然要控制下游的商品价格,那么也必须调控上游的原料价格与中间环节成本,换而言之,就是应该适当地降低地价和适度降低房地产交易成本。不可否认,地价始终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房价的确在涨,但地价的涨幅也始终毫不逊色,前两年地王的频出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适当控制地价其实也在相应地影响房价。同理,降低房地产的交易成本,其实也就是降低购房者的购买成本,在交易不够活跃的情况,无论在心理和实质上,都会有效。(作者为独立地产评论人)■